楊力州-《拔一條河》
行銷所 詹軒寧
一、故事內容與架構
故事背景於2008年莫拉克颱風過後,歷經八八風災重創的甲仙地區,而故事內容可以分為三個軸線:甲仙居民的重建與重生;甲仙國小拔河隊參與拔河比賽的奮鬥過程以及新住民離鄉背井後,面對現實的挑戰與無奈。紀錄片的開始直接以災後的狀態和甲仙國小拔河隊切入正題,意圖告訴觀眾在風災過後,大人們意志消沉,小孩子的自信也大不如從前,因此,他們靠著拔河意圖喚起被風災淹沒快樂與信心,為紀錄片的後續做了一個相當好的鋪陳。爾後,陸續穿插著以新住民的困境與嫁入台灣之心路歷程的片段,且在故事線中導演不時的訪問小孩、教練、新住民的心聲。
其實剛開始我對畫面突然跳到新住民的介紹與訪問的部分有些不解,原先對片名「拔一條河」的認知就是很單純的拔河,但隨著故事的推進,才漸漸體會到片名的拔河所要象徵的,不僅是現實中真正的拔河,還有甲仙居民與新住民們努力對抗現實,緊緊抓住希望,與生命的拔河。除此之外,片中在每一個段落皆有一小段文字註解,除了能夠引領觀眾更加了解狀況與投入情緒之外,也能夠更加清楚地傳遞導演的觀點,更有助於銜接故事的轉換,消除某些片段切換的突兀感。「這裡什麼都沒有,卻還是有一群人選擇留下來」,以這段註解為例,故事從拔河隊的物資貧乏銜接到留在甲仙的新住民奮力求生的描繪,使整體轉折更為順暢;而「風災後,有能力的人都離開了,留下來的、不能走的只能靠自己站起來」,在故事中便是從拔河隊的練習銜接到比賽之橋梁。我認為此種作法就故事多主軸的紀錄片相當有幫助。
二、拍攝手法與音樂運用
我認為拔一條河是一部拍攝相當注重細節的紀錄片,像是片中剛開始孩子因為拔河傷口撕裂,反覆纏繃帶的畫面,抑或是每一次拔河孩子們的手部特寫、臉部掙扎與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的表情,又或者是孩子們精心擦拭拔河鞋底的畫面等。我在猜想也許是因為題材的選擇,所以使得細部的特寫相對重要。其中,片中有個令我相當印象深特的部分,甲仙國小拔河隊練習時,畫面跟八八風災時洪水湍湍之慘狀相互交錯運用,象徵著他們拔的不只是一場比賽,還有甲仙人們奮力對抗風災,努力重新站起來的毅力與骨氣,這樣的搭配更加清楚地傳遞了該紀綠片的核心。
另外,導演在片中不時的訪問,試圖探究被拍攝者的內心,大方向的歸類屬參與式拍攝。更有趣的是,拍攝助理不只一次的入鏡,成了此片非常可愛且幽默的呈現。而在片末新住民們要穿婚紗時,導演有清楚的說明他希望畫面的呈現是以亮色為主!也有特別說明當天拍攝的髮妝與場景,對這部分我其實還蠻好奇的!也許這樣的說明可以讓導演捕捉到想要的畫面和感覺,但對於所謂的紀錄真實,是否會太過人為且造作?還有另一點值得提的是,片中多數的受訪者對鏡頭其實都有些許的不自在,尤其小孩在鏡頭前特別容易害羞或尷尬,稍嫌可惜了!這讓我想起了龍哥的導演周浩曾經說過:「攝影機永遠不可能是牆上的蒼蠅,只要攝影機存在,就一定會影響被拍攝者」,但究竟要如何地讓被攝者能夠在鏡頭前呈現最自然也會真誠的想法,大概是每位紀錄片導演的難題吧!
在音樂的部分,拔一條河的主題曲【我們苦難的蘋果班】為該紀錄片與八八風災過後的甲仙做了非常棒的詮釋。「看著外面的世界,相信家己會堅強只要家己」,「相信著會當解決一切行落去,混亂世界的問題放予一切攏予風吹去」等等都相當適合搭配片中許多勵志、努力的片段。我亦認為,音樂是營造氣氛的得力助手。在拔河隊參與全國賽時,畫面的運轉配合著比賽的節奏流暢,刺激且略為磅礡的配樂更是恰到好處,在觀看這些畫面的時候,情緒完全可以融入其中,幾乎沒有文字解釋在此時更給了我們全心投入的魔力!到了2013年,紀錄片的配樂與運用已經完全可以媲美劇情式電影了,甚至也許多的紀錄片出現了自己的主題曲,我覺得這對紀錄片的前景有相當的助益,也更容易讓消費者青睞了!
三、議題探討
格爾里生曾經談及紀錄片不僅是一面反映現實的鏡子,更是一個強而有力的鐵鎚,不僅是反映社會,更要敲醒大眾,因此一直以來紀錄片相當適合探討一些被大眾所忽略的議題。外籍配偶在台灣的人數約30多萬,超過總人口數的1%了,雖然我們接受過相當多的平等議題宣導,但在片中還是可以非常輕易地看出社會大眾對外籍配偶的有色眼光。越南外配的小孩說,同學們都不知道他的媽媽是越南人,因為她不敢講,其他同學又不會說越南話!羅娜也說,她是被騙來台灣的,仲介說只要來台灣就可以不用做事過上好日子,爸爸一句「好啊!嫁過去吧」她就來台灣了。殊不知現實與理想的生活根本天差地別,生活打拼樣樣靠自己,先別提是當少奶奶了,能被平等對待就是難上加難的一件事了!而外配們與台灣的文化勢必有某種程度的隔閡,片中的新住民料理PK賽中,他們有提到希望能夠透過家鄉的料理,讓小孩們更了解媽媽。這個部份看了其實備感心酸,小孩應是與媽媽最親近的人,而他們必須透過料理、透過戲劇來傳遞某些文化與想法,那對於與新住民更難有接觸的我們來說,又要怎麼樣的去認識、去理解他們呢!片末新住民們實現了穿婚紗的夢想,嫁來台灣的他們根本不懂什麼是婚姻,對他們而言嫁來台灣便是一場騙局,但,當他們坐上平時載芭樂的車子時,螢幕中出現了「車滿滿載芭樂就是幸福,也是未來」,那們,現在這台芭樂車載著他們去拍婚紗,使否也象徵著他們能通往幸福的未來呢?以這樣有點溫暖感人的畫面,作為新住民議題的收尾,某種程度上傳達了導演的觀點,更是對大眾的一種呼籲吧!
四、觀後心得
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其實我在這片中最喜歡的部分是「小孩」。在風災過後,大人們荒廢農地,臉上失去以往的光彩,孩子們也失去了信心,所有人無不受到八八風災的重創!但是孩子們透過拔河比賽,漸漸地迎回自信的樣子,他們希望父母看到他們的努力後也能夠為他們驕傲、能夠有所不同。而隨著時間的推演,其實可以發現大人們態度的轉變,可以發現拔河為這個地方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在片中的前段,甲仙拔河隊拿了全國第三返鄉,卻連一點掌聲和鞭炮也沒有,就這樣默默地回到原本的位子;但是當他們下一次拿了全國第二回鄉時,原本以為也會就這樣默默地回家了,但是整個村莊卻透過了鄉長的號召到甲仙大橋迎接他們!拔河不僅給了孩子們一個舞台,幫助他們贏回自信的樣子,更給了甲仙地區的居民一個重新開始的動力與鼓勵!如果他們都可以這樣努力了,那為什麼大人們步行呢!工作團隊也發現,在他們進來拍之後不一樣了,孩子們找到自信,發現自己的價值!而我相信觀看電影的們,亦從該片中獲得了不少激勵與啟發吧!片末浮現的字句「獻給這塊土地上緊緊抓住繩子,不肯放手的人」,可謂導演對觀影者所做的最佳詮釋吧!
HDYGBC4G HUCYB RGB RCY4V 77GEVRYVB 7 Y7RBF7T376CEFGEYEYGRY VR T7376T RGY478RGYVUBYFG4C U574YGYRI7ERGHBFGRFNJDHRGB4HNHFBR 5T654RT6BYTRFNHFBGERN4JHB F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