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104學年度期末心得《尋找甜秘客》

603336020 黃紀瑋

 <尋找甜秘客>為瑞典導演Malik Bendjelloul2012年的作品,並在隔年摘下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之桂冠。原先導演只計畫拍攝成一部短片,但因訪談、拍攝、資料蒐集的時間,在難以控制的情況下長達六年,內容也龐大到無意間形成長片的規模。導演砸下自己積蓄,約新台幣兩百多萬元,只為了延續這
項計畫,曾一度拮据到使用自己的智慧型手機拍攝,幸賴另一部知名紀錄片<偷天鋼索人>的製片Simon Chinn資助,才得以完成最後的製作。隨後在日舞影展獲評審及觀眾兩方極高之評價,一路殺進英美主流獎項的最高殿堂,其奇蹟般的經歷與本片故事相互輝映。導演Bendjelloul2014年中,也就是獲獎隔年,疑似因憂鬱症而輕生,令人不勝唏噓。

 本片描述一位神祕的天才型創作歌手Sixto Rodriguez70年代的底特律,發行了兩張錄音室專輯後,因市場反應不佳遭解約,自此淡出音樂圈,也未有人知曉他後續下落。大西洋彼端的南非,適逢種族隔離政策、政局動盪不安之時,Rodriguez的唱片意外傳入南非,嚮往人權、自由的民眾與團體,如同越戰時期的嬉皮文化,將其歌曲視為對抗保守、高壓政治勢力的精神象徵,並且持續在地下傳唱,經年累月滲入社會各種日常脈絡之中,竟變成一代經典,在政局開放後更是影響淵遠。但Rodriguez已然失聯,在南非的民眾對其更是一無所知,形同世紀之謎。故事便是由此展開,一段尋人的偵探解謎之旅。

 導演Bendjelloul並未開門見山陳述事情始末,敘事方式乃是跟隨線索的腳步逐漸揭露,在每一個階段賦予觀眾足夠的推理快感,以及對後續發展的強烈好奇和想像。在故事接近結尾前,幾乎皆以訪談內容的片段作為素材,從底特律的唱片製作人、工地同事開始,延續到南非的作家、樂團,當中並不一定具有全然的時間線性關係,可想見導演原先已預設劇情的推動,將是以線索為主導。但縱使只有訪談材料,其剪輯穿插編排卻相當精細,訪談的品質也十分穩定和講究,導演在本片中並未現身與現聲,但受訪者多數真誠自在地談論他們所知的主角及其事蹟和音樂,勾勒出頗為完整的輪廓以及合理的線索邏輯推演,顯見鏡頭另一面導演所付出的準備工夫。

 另外,在訪談和訪談間的過場,採用了極具美術質感的模擬畫面,鉛筆和色彩動態地描繪城市的角落,以及橫向推軌鏡頭(Truck)緩慢實拍街景,目的是揣摩Rodriguez在創作時之所見,體會其心境。這無疑是本片非常傑出的設計,提供觀眾在訪談片段後的沉澱時間,不被故事主線所催促,同時也藉此模擬了原先不可能拍攝的畫面(無法回到底特律當年破敗的一隅),尤其在本片十分缺乏畫面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不得已卻深具價值的選擇。但並不僅僅是畫面而已,最驚豔的安排在於過場同時以歌曲為基調,跟著畫面讓觀眾去聆聽、感受歌詞創作的意境。因為Rodriguez的歌詞行文如詩句,並非高高在上的菁英風格,而是貼近庶民生活的小語,日常瑣事的哲學卻又帶點惡趣,以自嘲方式描述無奈現狀,像是跟命運抗議卻又自得其樂,搭配著輕快溫潤的民謠旋律,簡直如同優美的髒話。這正是Rodriguez最駭人的天分之一,而這樣的安排正好能夠完美捕捉此精神,尤其歌詞有部分與當下劇情相契合,顯見劇本和剪輯的用心程度之高。

 主角Rodriguez到末段才終現身,但本人似乎過於靦腆且不擅當面言語,因此訪談的篇幅頗為短促,以旁敲側擊的方式,拼湊出他在這消失三十年中的生活片簡,仍舊是個平凡的粗工,但從未自怨自艾,而是以各種方式去實踐他的理想與浪漫,縱使在旁人眼中是那樣不切實際,但他卻如陶淵明那般怡然自得。很難想像竟然有這樣真實的藝術家、哲學家存在世上,即便當年音樂界沒有給他發揮的舞台,他卻也在不同環境中活出自己的價值,縱使無人關注也未曾改變或停歇。

 最終結尾的高潮,便是他受邀到南非進行演唱的過程,鏡頭仍舊未強調Rodriguez本人,而是以側拍現場群眾和場地為主,似乎是剪輯了部分樂迷的自拍畫面,雖然看起來粗糙,但反倒更具渲染力。那是一個朝聖的場合,但不見許多演唱會中如宗教般狂熱的神情,取而代之的是發自內心的情感,數十年人生的浮光掠影,一個未知也不認為會有結果的謎團,忽然活生生出現在面前(南非當地一直有該歌手早已在舞台上自殺的謠言),多數群眾在前奏中不斷鼓掌,或平靜或激動,Rodriguez只溫吞謙虛地對著台下的人山人海說了一句:「Thanks for keeping me alive」。

 這故事彷彿鄉野傳說,跌宕起伏讓人不可置信,卻又如此真實出現在面前,本片受惠於此傳奇色彩,但也像兩面刃一般,壓制了其他議題所能展開的空間,音樂產業的運氣和風險、資方和樂手的不對等關係、南非盜版大賺其錢而原創者卻身無分文,種種具延伸潛力的探討都只能點到為止,消失在讚嘆奇蹟和主角的光環之下。末段因線索已全部揭曉,不再需要解謎的推理過程,而Rodriguez似乎又低調寡言、不喜談論自己,訪談素材只剩旁人對其不斷地推崇,尤其女兒對父親的欣賞,對觀眾而言並不難理解,堆砌過多的溢美之詞反倒有些矯情的黏膩感。

 不過,縱使本片可能帶有過度聚焦於個人、個案的缺點,或許也是權衡之下的非戰之罪,畢竟人生能有幾次機會,挖掘與書寫如此特別卻鮮為人知的奇蹟,佐以優秀的訪談內涵和結構編排,以及富設計感之過場和歌曲的合適搭配,仍舊瑕不掩瑜。無論是主角Rodriguez或是故事本身,甚至本片拍攝的投入和歷程,都將會是誠摯動人且真實可觸的傳說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