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期末紀錄片心得報告:陳芯宜<行者>

企研二/黃芷儀/603520011
陳芯宜-行者The Walker
以下紀錄片心得分析綜合導演的資料背景、林麗珍舞蹈老師與其劇團的資料蒐集,同時也透過了解藝想世界的電視訪談、公視藝文大道的專訪等來撰寫內容。希望能夠達到完整性與廣泛的了解背景才分析影片本身。最後則是針對影片做問題發想、純粹的心得抒發
背景
陳芯宜導演風格簡要
  根據資料的了解,陳芯宜(阿寶)導演擁有導演兼編劇雙重身分,主要從事紀錄片與電影創作。作品大多擁有流暢明快的風格,常在嚴謹的劇情架構中,展現細緻綿密的情感鋪陳、與難得的幽默感。陳導演大多拍攝的主題偏向人文、藝術文化相關。

  2007年以新作品「流浪神狗人」入選柏林影展青年論壇單元,並獲德國最大報提供之每日鏡報最佳影片,也獲金馬獎三項提名:最佳編劇、最佳美術、最佳剪輯,更受邀韓國釜山、瑞士弗瑞堡等二十多個國家的影展邀約。
  2004年以前,阿寶導演曾經看過林麗珍老師《花神祭》的舞台,她被當時舞台上的展演形式以及撼動的美學氣質所吸引,一直深深不忘當時的情景,也在2004年國家公布文藝獎時,相關單位邀請阿寶導演拍攝獲獎藝術家的紀錄片,當機立斷的,阿寶導演直接選擇要與獲得國家藝術獎的林麗珍老師一起合作,也因此開啟了整整十年之久的紀錄時光。
紀錄片結構
  《行者》整部紀錄片不同以往紀錄片以真實或直接的方式記錄,反而是透過舞蹈電影的方式在傳達一位藝術家充滿能量與淬鍊的藝術感動、透過故事性閱讀的結構,將電影分作一章節一章節不同的主題,有點類似散文小品的形式在呈現電影內容。
【針對舞蹈電影的形式】
  此部紀錄片除了貼身拍攝林麗珍老師的訪談、生活、無垢舞蹈劇團劇場的排練與生活外,以《行者》為主軸,舞蹈主題則為無垢舞蹈劇團第三部作品《觀》來呈現透過時間的淬鍊,人與土地的關係與關懷的情。
  其中將觀的幾個場景分段式的鑲嵌入平靜的敘事之中,讓舞者穿著正式的舞服,再有太陽的海灘上的枯木、神木秘境中充滿迷霧的池子邊甚至是佇立在山中的兩座對立的高大岩谷上,拍攝《觀》中火神與白鳥的互動、鷹族兄弟互相爭執的情緒與大自然中神靈與人相依偎的感動。
  此部分真實的情境狀況,直接的反射藝術家創作的本質至觀看者的身上,捨去過多言語的解釋,用形象上豐富的色彩與舞者專注與生動的情緒與肢體,讓觀看者體會所謂感動與質感的意義。
【針對章節式的形式】
  此部影片與看過的紀錄片大不相同之處就是此種章節式分段敘述。因為已經透過電影式的方式呈現,所以一開始就認為整體故事式透過連續式的故事來串連情節,但阿寶導演在《行者》電影中,有點利用散文式的小篇章,將紀錄的整體分段,每一段分別式不同的故事與想探究的問題。從歷經十年的拍攝時間中,所拍攝到的一千多個鏡頭中,選擇可以用的影像加以剪輯,並以一個女人的眼光與角度在敘述事情與探究感動。沒有看過多少的藝術作品紀錄,但對於阿寶導演這樣的呈現方式,不會覺得奇怪,反而可以清楚的了解每章節的意涵,並在每章節中找到一點能夠學習與刺激正向心靈的元素。
拍攝手法
【影像手法】
  《行者》電影中,阿寶導演在製作場景轉換上,透過攝影的概念,用曝光與重疊的方式讓上一幕的影像是已漸淡或漸深的方式來轉換。印象中最美的一幕是兩位身體塗上白色的舞者肢體交疊在一起,並擬態千年神木樹根的交纏。透過漸進式的疊影,可以感受到林麗珍老師想傳達時間的重力的感動。舞者們用極緩的姿態但極具力道的肢體來呈現每一個舞蹈動作,不管是交疊肢體的角度與面部表情的專注,都讓整個戲續性的張力帶出藝術性的初心-緩的美學。
【影像故事與張力】
  片中也有許多的紀錄鏡頭讓人不得不佩服阿寶導演的功力。很多紀錄片的拍攝都是透過直接拍攝的方式跟拍,但此部電影結合舞蹈電影來呈現藝術家的感動與初心的同時,阿寶導演利用一種不會過於渲染與誇大的藝術形式來呈現林麗珍老師的理念。印象最深的是在片中有一段是拍攝無垢舞蹈劇團練習的情景。
•一幕是飾演火神的舞者的練習情況
  這一幕只是簡單的側拍。從簡短的階段式練習的影像剪輯,到最後呈現一整段的完整表演,過程中林麗珍老師教導男舞者的互動以及最令人動容的是:男舞者專注在火神的展現,身體的肌肉、肢體、面部表情的顫抖到因為專注感受著而淚流滿面的情況。
•一幕是白鳥要出場整體舞者必須像是依偎著土地的練習情況
  這一幕是一群女舞者手持乾燥的芒草拍打地面的舞蹈練習。這個鏡頭從拍攝林麗珍老師正在講話的正面à帶到女舞者緩慢的移動à女舞者緩步的腳與步伐à到鏡頭從林麗珍老師的身後,拍攝到老師的背影以及一群舞者緩步練習動作的正影,並再次用重疊影像的方式來呈現舞者動作的變換。從背後拍攝過去的那一幕的戲劇張力,不嫌多,卻是充滿吸引力以及沉穩的姿態在引領觀者進入可貴的情境。
【紀錄訪談的形式】
  另外其中的訪談省去了過多旁白的詮釋,而是用章節式的文字代替有聲的訪問語言,直接讓林麗珍老師講述他的理念與他的看法。而過程中也穿插了一些老師與舞蹈者們的生活情境、林麗珍老師的故事背景、林麗珍老師與師丈的生活,甚至也拍攝了老師私底下的情緒。讓人不自覺的深陷在影像中,忘卻這是一部紀錄片的事實,讓觀者投入更多的情緒與心,更重要的是:體會這緩的專注。
整體感觸與心得分享
  《行者》這部電影是在去年410日上映的,先前是意外的在幕資平台上發現他的訊息,當時看著短短的預告,就直接按下捐款協助的行動,獲得了一張海報與一張電影票,也讓我有機會能夠到電影院親身觀看這部影片。
  當時是一個人去看的,在黑暗的電影院中,大大白色的螢幕屏上,舞者們的律動、林麗珍老師的話語都讓我的心有了一個溫暖的感動。最記得的是林麗珍老師在片中所說的那句話:「要擁有99%傳統以及1%的創新創意,妳財部會因為世界的潮流隨波逐流以致遺忘了初衷」。這句話真的很美。
  而由於這部片是一部藝術的紀錄片,相對於人文與人道面的展現可能不會這麼的強烈,但若與周浩導演的紀錄片相比較,《行者》的片中也有展現人道與人文的部分,是以一種柔美的形式、旁側的展現來襯托出女性的價值與智慧。片中也有敘述了一長段老師與舞者共同參加媽祖遶境的活動的側拍,當下看的時候了解原由是因為有一位舞者需要在《醮》這部劇中擔當媽祖的角色,所以老師希望阿能夠真實的去體驗那種感覺,那平淡的側拍卻在最終拍攝那位女舞者的表情中,釋放出最大的張力,不是悲情式的哭,而是一種找到感動喜悅的眼淚,在那一刻的當下,身圍觀者的我內心也不斷的泛起漣漪,眼眶也是每一刻皆是濕潤的。

  林麗珍老師在訪談中也述說了幾個觀點:用以表示時間的重量與力度,用緩來呈現並要舞者帶入專注的情境,展現輕、柔、體貼與感動的情感意識形態,更重要的是透過靜與緩步的舞姿,引發情感的繩索,帶出最真實的專注時刻已呈現歷經時間與轉變的一種淬鍊。雖然我不是一位舞者,不是一位導演或編劇,但之所以會愛上這部電影的原因或許就是那一刻的緩,讓我連結到自己想做的美學的核心,而自己心裡也是和阿寶導演還有林麗珍老師的想法相同:希望能將這樣美的內涵力量讓更多人感受到,並去珍視並正式土地與山林的聲音,而飛身在都市而只懂得欣賞所謂都市叢林的陰影,而遺忘最真實性情中,體會山巒、體會自然雲霧與大的身命的一種使命與感動。如果有機會、金錢得以負擔的情況,我想我會跑亞維儂去看上一場無垢舞蹈劇團的正和演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