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個人心得:《流浪到北京》

602546003 行銷二 彭粟鈺
        影片開場白是簡單的劉必稼的自我介紹,透過自我的口白,可以了解到劉必稼來自中國,當兵完後隨著政府來到台灣,並且配合當時建設發展到了花蓮豐田建築水壩。接著劉必稼就說起他每天的作息,從早晨的起床到用餐,提石頭到堆起排列。還有他每個月會找一天去花蓮一趟,搭著火車去那銀行存錢。
        整部片看起來就像是劉必稼的一個人的紀錄片,但透過劉必稼的視角,不難看見周邊與他一同工作的夥伴。其實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國家,而劉必稼的許多口白相信有些也代表著那些夥伴的心聲。影片中劉必稼提到認識女孩但最後還是沒有進一步發展,可以感受到他的沮喪,也感受到他想成家的渴望。
還有每個月都要乘著火車去花蓮一趟存錢,儘管金額不多,但鏡頭將畫面帶到車廂由內往外看窗外風景以及劉必稼望著窗外的神情,透過此拍攝間接得透露出他想家的情緒。
        這部紀錄片導演運用劉必稼為主角,以看似為他一人的生活紀錄,卻簡單的帶出同為劉必稼的同鄉夥伴的看法與思念,堆積而成的各種影像呈現。並且也是真實紀錄片的一種呈現,雖然畫面中沒有許多的訪談內容,但運用旁白顯示出一個完整的起承轉合故事性,真實的呈現劉必稼與同胞的心境。


最後導演在台灣紀錄片剛起步的時期,可以參考的紀錄片不多,但故事的完整呈現讓人感到非常的敬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