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104學年度紀錄片期末心得報告 ─ 《牽阮的手》

電傳所二
603336019
張瑋如
紀錄片期末心得報告 ─ 「牽阮的手」

《牽阮的手》有別於一般「主題式」的紀錄片,導演顏蘭權與莊益增嘗試以「人物」田朝明醫師與田孟淑(田媽媽)為主角,在鏡頭下呈現了田爸田媽之間一段橫跨六十年的男女愛情故事,不但反映大時代的氣氛,也呈現出台灣近半個世紀的民主歷史發展,更有對這片土地堅持永續的熱愛。
《牽阮的手》從田朝明與田孟淑的個人生命史出發,展現出大時代如何影響小人物,而小人物如何堅持理想與愛情,呈現出台灣難得一見的題材和視角。

《牽阮的手》的拍攝方式,並非以旁觀觀察的方式進行追蹤或側拍(畢竟拍攝時田朝明醫師已中風臥病在床,且也因氣切而無法言語),而是採取主動的涉入和挖掘,試圖透過主角田醫師的日記本、行事曆、報章資料,田媽媽和其他人權運動人士的口述歷史、文史資料來重建田氏夫妻的一生和台灣民主化的過程。

片中一開始田媽媽在眾人的祝福下,慶祝著她的72歲生日,但她卻開玩笑地說自己是27歲,一朵花,還沒轉大人。隨後田媽獨自一人做菜時,哼著自己隨性改編的民主歌仔戲調,在多次訪談中總是毫不保留、情緒激昂時哭時笑地講述故事,大女兒田秋瑾競選立委時,也口無遮攔地開起玩笑,這些鏡頭都一再地說明了田媽媽外放的開朗性格和樂觀特質。身為一部人物紀錄片,《牽阮的手》主角給觀眾的印象是非常鮮明的,他們的率直和強烈的個人情緒,是相當搶戲的,但也因為田媽媽性格造就了一個相當強勢的主角,究竟在片中所呈現出的訪談畫面與情感流露的真實性與表演性的界線為何,而導演又採取什麼立場去捕捉其所認為的「真實」和選擇如何去應對也是很值得觀眾去思考與討論的。

《牽阮的手》是一部要回顧長達約七十年歷史的紀錄片,導演面臨最大的困境就是「影像在哪裡」,導演決定以動畫來重現部分的歷史,但囿於經費的限制與歷史場景重建困難,雖然動畫無法達到有如3D動畫阿凡達的精緻風,但整體而言,也不失其臨場感,反而帶給觀眾更多的想像空間,出乎意料地,動畫的呈現方式反而能帶我更進入狀況,對於當時代的歷史場景和脈絡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與體會。其中對我來說最震撼的是用動畫方式來重現「林家血案」的經過,這應該算是台灣史上的第一次,「林家血案」不在只是一個歷史新聞事件,而是轉變成一幕幕鮮明且震撼的畫面來重現當時的案發情形。動畫搭配著當初發現第一現場的田秋堇立委的描述,儘管並沒有畫得非常血腥恐怖,但是動畫呈現出林奐均(林義雄女兒)身中數刀跪趴在床邊,以及田秋堇為了讓林奐均知道自己還在屋裡,故意踩出很大聲的腳步聲,用很大聲的音量講電話,這一個片段讓我感到很震撼,這真的是我第一次這麼完整知道「林家血案」的現場情況,動畫使得「林家血案」情節能更忠實且完整的呈現給觀眾。

片中有幾個畫面很明顯能看出導演刻意安排的拍攝結果,例如: 導演兩人開車載田媽媽回到幾十年沒回去過的台南老家舊址,田媽媽下車後站在今非昔日的古厝門前老淚縱橫,鏡頭則一下子從門外跳到門內,另外到李萬居的紀念館憑弔也是類似手法,或許有人會質疑導演是否逾越倫理或相互配合或僅是歌功頌德、捕捉表面,但我們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畫面是否經過設計或許不那麼絕對,更重要的是這部紀錄片如何透過導演之眼,重建他們理解的世界,並盡量客觀忠實地以影像的方式將田氏夫婦所親身經歷的一切,追尋生命中曾經熾熱的情感與信念,回溯歷史的真實感受,和崇高的理想主義精神一一臨摹再現出來。

另外,導演在影片中置入相當多的歌曲,配樂、插曲幾乎填滿全片三分之二的時間,希望能引發觀眾情緒,營造出溫馨、悲情的效果。但就我而言,某些視覺畫面已具有強大的感染力,是否需要強加配樂進而干擾觀影的情緒,值得大家討論。例如: 田爸重病躺在病床上,話都說不出一句,對照到他以前站在集會人潮中,大聲疾呼自由的衝勁,我覺得殘酷且不勝唏噓。在觀看的當下我腦海不斷的在思考究竟病床上的田爸在想著什麼?是感慨、是痛苦、是渴望解脫、還是不願離去?然而片中的配樂卻不斷的干擾著我的思緒。如果插曲能去掉一半,或許反而更能凝聚觀眾的情緒。

在這部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那極權統治、風聲鶴唳、人人自危的年代,始終有著一群人,為了理想付出生命、青春,只希望未來子孫的生活能更加的美好。初時,人數不多,聲音微小,行徑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妖魔化,引導大眾對他們的誤解或刻意忽略。可是經過長時間的奮鬥,新的價值觀慢慢的在人民心底萌芽,人們逐漸開始懂得去質疑國民黨政府的政策,並開始積極參與、關心政治。社會風氣的變遷也終究引出怒吼的聲浪。最後,台灣宣布解嚴了、新的政黨成立、政府被迫跟228事件受難者道歉、美麗島事件的受害者,群起站上台灣政治舞台。現今已出現不少的紀錄片,都在補白台灣歷史中被淡化的一頁,都在提醒觀眾,歷史不該被遺忘,而是該記取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然而,人類從來都學不會歷史中的教訓,幾十、幾百、幾千年來,人們都在循環且重複同樣的錯,像是在片中出現過去國民黨政府以極其血腥與暴力的方式來掃蕩與鎮壓那些走上街頭抗議的民眾,如今身處21世紀的臺灣,在2014年仍然發生323佔領行政院事件,國家機器以血腥暴力的方式踐踏了臺灣人引以為傲的自由民主,讓所有的臺灣人皆深感震驚與痛心,隨著時間的消逝,究竟當權者是否有從歷史中得到教訓,並深刻去反省與檢討呢? 或許歷史會抹盡,事件會過去,仇恨或許可以被寬恕,但屬於台灣人的故事和歷史不能被扭曲與遺忘,前人的努力與歷史的意義,是如何無形地灑落在我們所生活著的台灣社會中,那些我們現在所享受著的、看似自然平凡的權利(言論、結社、新聞自由等),竟是歷經千辛萬苦,篳路藍縷才能得到,一切是何等的不易和珍貴。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永遠記得他們曾經為台灣的民主、自由與人權所付出的犧牲與努力,並告訴更多人,民主、自由與人權就是我們所信仰的真理,並貫徹這些真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方說白衫軍運動、反核大遊行、太陽花運動等都是實現真理的具體表現之一,或許這也就是另一種台灣精神的實質表現。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