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歷史與美學
期末小論文
陳俊志三部作品
《美麗少年》、
《幸福備忘錄》、
《無偶之家,往事之城》
《幸福備忘錄》、
《無偶之家,往事之城》
之分析與比較
哲學四- 楊震
哲學四-劉庭瑋
哲學四-黃凱薈
研究動機與目的
陳俊志導演是台灣知名的同志紀錄片導演,同時也是性別運動的耕耘者,2005年出版自傳式散文《台北爸爸,紐約媽媽》。陳俊志導演從1997年《不只是喜宴》之後,在同志題材上連續創作了不同的幾部紀錄片作品,我們希望藉由分析和比較同志三部曲《美麗少年》、《幸福備忘錄》、《無偶之家,往事之城》,來了解導演的製作手法的轉變,以及少年、中年、老年同志在其作品中的再現。
研究範圍
1998年的《美麗少年》、2003年的《幸福備忘錄》、2005年的《無偶之家,往事之城》
《美麗少年》
年份:1998年
片長:62分
內容分析
片頭序
陳俊志以旁白的方式配合參與街頭運動的畫面介紹自己,以及敘述自己在拍攝《不只是喜宴》之中每一個受訪者在訪問的最後都會談起青少年同志的未來,於是他決定開始用紀錄片的形式去尋找少年同志的身影。全片分為三個段落:小羽、Morgan、小丙,呈現形象和思想各自不同的三個青少年男同志。
【小羽的絕情批】
此章節以節奏強烈的音樂以及類似MV的畫面剪輯作為開頭,配上小羽的旁白「當然很多人一直看我的耳朵囖,但我也很懷疑,他們到底看到了什麼?」。小羽以坦蕩自信的形象出場。
小羽的家人都已經接納他的同志身份,即將到美國唸書的他,最煩惱的事與台灣的小男朋友的未來。片中利用小羽、媽媽和哥哥三人的個別訪談,對剪出家庭對於小羽同志身份的看法;畫面上雖然在不同的時空場景,剪輯起來卻有效地彼此呼應。
小羽出國前寫了分手信給男友,寫信和送信的時候導演就在他旁邊;小羽出國後也持續地與導演聯繫關心片子的進展「拍這樣一部紀錄片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小羽給導演的信中這樣寫著。從這兩個事件中,觀眾可以感受到導演與這個青少年同志的信任關係深厚,以及小羽希望藉由紀錄片對社會產生某種影響的企圖心。
【對!我就是周玉蔲】
Morgan是前三名志願的男校學生,開誠佈公地做一個男同志,已上過公共電視的節目,身邊的同學也很坦然接受,最煩惱的事情是減肥的問題。
片中的青少年們一起在二二八公園遊蕩,坐在路邊一邊抽煙一邊聊天。聊天中還因為Morgan曾趁暗戀對象Eric睡著時幫他口交,兩人在鏡頭前你一言我一語地拌嘴吵架。吵架的時候,Morgan對著導演說:「我要錄!我要錄!拍我!」很有趣地呈現了青少年同志與導演陳俊志無隔閡的相處模式。
【24腰的徐懷鈺】
小丙是同志夜店裡的扮裝皇后,哥哥大丙對小炳很有信心也很疼惜,爸爸則以實際行動支持小丙的表演事業。正值青春時期的小丙很幸運地擁有一群非常支持他的異性戀死黨們,總是在演出的後台守護他。小丙在校內班上也坦然公開同志身份,甚至在講台拿粉筆講解,解答同學們對於同志的困惑。片中小丙對著鏡頭說出對前任男友的感性告白,然後馬上切換到濃妝豔抹金光閃閃的扮裝秀,片中導演也運用了爸爸、大丙和小丙在KTV的場景,運用主角點歌的歌詞意義和品位來反應人物的內心。
採取三個分明的段落,將三個人物主角分開剪輯,是章節式的敘事;輔以文字敘述作為轉場。整體在觀看上結構和人物有很清楚的分割,不會造成誤會。
《幸福備忘錄》
年份:2003年
片長:55分鐘
內容分析
呈現台灣第一對公開舉行同性戀婚禮的男同志(1996年許佑生和葛瑞)及女同志(2002年湯姆和漢娜)的家庭故事。兩場婚禮相隔6年,從1996到2002,最後也邁向非常截然不同的結局。
《幸福備忘錄》影片觀點
在這個異性戀為主流的時代,陳俊志的同志身分讓他在拍攝紀錄片時有種同志運動式的精神和期待,希望可以讓更多主流異性戀世界觀的人們更認識同志,進而接受同志。
然而,因為陳俊志的同志身分,所以拍攝同志議題的紀錄片就是一種內部觀點的呈現。內部觀點其實有優點和缺點,優點是陳俊志和被攝者處在同一個社群世界,擁有相似的世界觀,更能同理被攝者所經歷的困難和心事。缺點是陳俊志因為和被攝者是在同一個脈絡底下,所以他的紀錄片其實很難保持中立,在《幸福備忘錄》並沒有留白空間讓觀者喘息,沒有空間讓觀者自行做出對這個議題的判斷。《幸福備忘錄》紀錄到同志婚姻不合法對於同志伴侶帶來的生活問題,然而,如果是一個外部觀點的紀錄片導演(異性戀導演),在這樣一個探討同志婚姻的紀錄片中他很可能會想要認真記錄「社會上對同志婚姻的輿論狀況」、「反對同志婚姻合法化的理由」,以及「對同志婚姻合法化的疑慮是什麼」,甚至讓同志在片中給出一些回應。《幸福備忘錄》只有剪輯電視採訪時簡短的爭論畫面,卻沒有更進一步得探討。或許這是因為在陳俊志的世界觀中,對於這些疑問和觀點並沒有共鳴所導致的,因此在
《幸福備忘錄》中幾乎沒有著墨。或許有討論到這些面向的外部觀點同志紀錄片,有可能會比陳俊志的《幸福備忘錄》還要更能讓異性戀世界觀的人們進一步思考同志婚姻問題。
《幸福備忘錄》拍攝及剪接手法
陳俊志主要使用真實電影手法。運用平行剪輯,紀錄了兩對伴侶的故事;輔以文字敘述作為轉場。比較特別的是,陳俊志在片頭選擇剪輯插入『湯姆說漢娜不要繼續網路交友』的畫面,稍微暗示了湯姆和漢娜兩人的婚姻缺乏信心和不確定性。而許佑生自白和其姊姊自白剪接在一起,
後面畫面接著佑生婚理上姐姐的擁抱 ,很順暢的呈現出家人由反對到支持的心路歷程。至於感情破碎的湯姆與漢娜,陳俊志使用交叉剪輯的方式呈現兩方的個別表述。優點是很清楚的呈現雙方對於同一件事的想法和感受,而缺點是觀者隨著陳述者的情緒起伏,情緒會一直被畫面的切換打斷。例如
湯姆講到最後淚流滿面,談她的不捨、懊悔、心傷,然而在漢娜這一邊卻是很強烈憤怒的控訴,導演將之交叉剪輯,可能會讓觀看的情緒不斷反覆被打斷。
《無偶之家,往事之城》
年份:2005
片長:55分鐘
內容分析
內容分析
一開始在飯堂裡一群男同志在吃飯,看得出他們之間的友情,互相照顧。
【姐妹鬩牆】
蔣姨跟阿嬤之間的政治理念不一樣,分別支持藍綠兩營,顥示出男同志也是一群正常人,他們與所有關心台灣政治的人一樣。
【阿嬤的往事】
阿嬤有過一段異性戀的往事,他結過婚,有孩子,也有將近十年的時間與同志圈斷絕過來往,但是他認為在漢士三溫暖才是他要過的生活。但就算是在離婚後,他太太也不知道他是一名同志,他在面對他的小孩時,也不敢表露自己是同志的身份。
【警花愛情故情】
阿生與阿煙是一對愛侶,當他們都認定對方是真愛時,阿煙卻面臨肝癌這個絕症。同志不只有情愛性慾,也有可歌可泣的一面。當得知阿煙他有肝癌這事實後,阿生也對阿煙不離不棄,一直陪在他身邊鼓勵他。在阿煙死後阿生為他刺了一個龍刺青在身上紀念他。
【怡謀與種生】
怡謀與種生在1997年共同創立了AG健身房,但當年警察對同志粗暴的打壓使得AG在不到一年的情況就倒閉了。怡謀失去愛人種生,卻因為他們是同志的關係,以致怡謀有苦卻說不出,不敢跟別人說出他的痛苦。
【AG事件】
1998年12月20日,警察對AG健身房進行臨檢,然後威脅客人要脫下浴布來拍照。可是警察事後卻無法提出有效的法條來証明這次行動的合法性。而導演陳俊志也在派出所被十多位警察團住要求他洗掉拍攝母帶。
事隔一年多,就接到種生的死訊,而怡謀只能以義弟的身份去送種生最後一程。
【火盃的考驗】
要在紀錄片中說出種生是因愛滋而死的,導演心裡也歷經煎熬,最後這事就交給了「天」來決定——擲筊。對導演來說拍種生的事情不只是大眾的反應,還要照顧到種生家人的壓力。愛滋一直都被污名化,使得最後要不要播出還是要「問」過種生,也是給家人的一個交代。
《無偶之家,往事之城》影片觀點
陳俊志在這部紀錄片中的同志世界觀與《幸福備忘錄》是相同的。但是我們覺得《無偶之家,往事之城》談的更多是同志們內心深沉的心傷,陳俊志與被攝者同樣為同志的身分,能夠更貼切細膩地拍攝這樣的同志內心故事。例如,怡謀在種生離開以後,隔了很久都帶著傷痛又複雜的心情不敢做愛滋篩檢,直到後來終於決定去做檢查。這段細膩忐忑又複雜的心境,我們覺得陳俊志將這個情緒拍攝得很細緻。怡謀在房子裡微亮的小角落穿外套,然後在昏暗的計程車裡有一段獨白。這或許是一個異性戀導演很難去詮釋的心境。
《無偶之家,往事之城》拍攝剪接手法
主要是以真實電影的手法,大多以訪談為主。以漢士三溫暖當中的各人物、怡謀與種生的故事作為多樣式剪輯,穿插著各人的同志命運。例如,陳俊志將AG事件的紀錄畫面,剪輯穿插進怡謀陳述與種生的故事內。另外,我們發覺從【姐妹鬩牆】到【火盃的考驗】,排序是呈現明顯越來越沉重同志心傷。而最終,導演同樣運用在《幸福備忘錄》中相同的手法,以KTV鏡頭來表達阿生、怡謀的一些深沉情感。而我們的觀感是,覺得因故事內容人物眾多,加上不同人物在不同的故事中不斷穿插,使得到後期結構混亂,造成理解上的困難。
導演轉變
陳俊志曾說: 「從《不只是喜宴》到《美麗少年》這個拍攝的過程中,影像反而回過頭來滋養了自己的同志認同,這個時期的作品我很有意識的將之視為同志運動得可能發聲工具,政治與運動企圖明顯。」並且讓他開始投入同運。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到同志議題,陳俊志將《美麗少年》推上院線,然而,卻因為《美麗少年》票房良好,演講採訪等等讓陳俊志應接不瑕、心力交瘁,談到這段時期陳俊志說: 「自己作為一個全職活耀的運動者比例遠超過一個理應沉思觀察的創作者本分。」
於是,沉寂了五六年,陳俊志說:「《無偶之家》或是《幸福備忘錄》都是自己後期的作品,這時的作品反而將其性別政治性降地很多,變得內斂許多。」他訪談中描述道: 「我的影片中那種明顯的,非常衝撞式confrontational的同志運動性格,慢慢隨著作者的內心蒼老內斂成為老運動者的無言,就像我很喜歡的一本王宣一的小說「天色猶昏,島國之雨」。」
我們認為導演的「性別政治性」是指自己紀錄片的拍攝目的與宣傳想法上的改變。因為拍攝的目的不再將推廣或介紹同志議題作為主要目標,因此後期紀錄片紀錄得更多是同志深層內心的感觸。並且,為了維持導演自己『做為一個理應沉思觀察的創作者本分』,所以也不再將自己的紀錄片積極推上院線,免去大量採訪及演講的邀約。
小結
陳俊志導演的拍攝手法很隨興,並且與被攝者的關係都是充滿信任與親切的,他以自身的同志身分認同出發去拍攝同志族群,內部觀點的呈現方式各有優缺點。《美麗少年》為其前期的作品,性別政治性較濃厚,非常積極的希望引起大眾對同志議題得關注。而後期的《幸福備忘錄》與《無偶之家》則較含蓄內斂,並且更細緻的呈現同志內心的感觸。三部作品分別談的是同志的少年、中年和老年三個階段,導演的攝影剪輯呈現方式也是越發深沉細膩的。《幸福備忘錄》談到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問題,導演卻沒有認真討論某些異性戀的保守觀點,這是有點可惜的地方。另外,雖然《無偶之家》的多樣式敘事線導致後期結構混亂,造成理解上的困難,然導演作為一個內部觀點拍攝老年同志,實際上將其複雜內斂的心境透過影像傳達的非常細緻貼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