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期末小論文:《島國殺人紀事2》、《臨刑會見》

紀錄片歷史與美學-期末報告
比較題材:島國殺人紀事2、臨刑會見
沈芸嫻

一、      紀錄片介紹:
〈島國殺人紀事2〉是在敘述『盧正案』,19971218日,台南市發生婦人詹春子遭綁架撕票案,死者屍體被棄置於龍崎鄉的偏僻小徑,頭臉覆繞膠帶,頸部有明顯勒痕,法醫鑑定係窒息而死。然而現場發現之指紋、毛髮證據,均不足以找出涉案對象。案情膠著一個月後,曾任保安警察、且與死者夫婦熟識的盧正,因座車曾於命案前一日,出現於死者公司前,唯一物證是在盧正車內發現,被鑑定為「可符合推定兇器」的鞋帶兩條。一九九八年一月十六日,盧正被警方約談,三十六小時之後被迫簽下一份犯罪自白書,成為案件唯一的破案證據。法院三審死刑定讞行刑後,引發一連串的司法爭議以及家屬的抗爭。這十二年來,盧正的家人從未放棄爭取平反的企圖。
〈臨刑會見〉是河南電視台法制頻道一檔周播訪談類欄目。臨刑會見是現代司法制度尊重人性,彰顯文明的一項新的規定。而《臨刑會見》節目,就在這種司法背景下應運而生。通過對死刑犯這一特殊群體的系列訪問,深刻挖掘他們的犯罪心理,展現他們經過審判後對於自己所犯下的過錯加以反省檢討。

二、      題材、人物、內容比較:
〈島國殺人紀事2〉以已遭槍決的盧正為主軸,探討此案件的重大疑點,檢視偵審過程中,有哪些違背程序正義與公民人權的地方。主要內容在於盧正臨行前的喊冤書,和他的兩個姐姐盧萍、盧菁在盧正被刑刑後展開一系列的抗議、陳情……
〈臨刑會見〉主要在訪問每一個死刑犯,行刑前的幾天、幾小時抑或是幾分鐘前,訪問他們,為什麼要殺人、問他們現在的心情、問他們有沒有想對家人說什麼話……

不同點:

島國殺人紀事2
臨刑會見
1.
只針對盧正一人
同意受訪的所有死刑犯
2.
案件有疑慮,尚未真相大白
案件沒有疑慮,犯人確實殺人
3.
有訪談家人
沒有訪談家人
4.
沒有主持人現身訪問
有主持人主持訪談
5.
台灣紀錄片
中國紀錄片
相同點:
1.    受訪時都有訪談的問題
2.    都是關於死刑的紀錄片

三、      剪接、拍攝手法比較:
〈臨刑會見〉一開始以驚悚的音樂,配上悽厲的哭聲,道出一場生離死別的畫面,讓觀眾知道這一部紀錄片主要在拍攝記錄犯人的死亡。接著以配樂加上旁白介紹中國的刑法法律,道出此節目的主軸為死刑。紀錄片中不全是拍攝主持人訪問死刑犯的過程,也有他們如何製作節目,如何策劃……。更拍了主持人私底下的生活,在家中其實是個會煮飯的好媽媽。
〈島國殺人紀事2〉用敘事手法,多了正反兩方的言論說辭,中肯、記實,用了偷拍的手法,呈現事件真貌。整部紀錄片主要拍攝盧菁、盧萍抗議、陳情的過程,以及導演為了釐清事實訪問所有關係人的畫面。
不同點:

島國殺人紀事2
臨刑會見
1.
有插入之前的新聞畫面

2.
有時導演為旁白,也有另一個旁白
主持人為旁白
3.
有拍攝自白書和犯人的聲音

4.
導演有入境
主持人入境
5.
訪問律師、警員、書記官
訪問審判員(法官)
6.
用到一樣的畫面配上不同旁白

7.
用了縮時
用了特效轉換鏡頭
8.
有模擬犯案的過程

9.
追蹤一年以上
只有行刑前幾分鐘
相同點:都有用配樂
四、      思想價值比較:
〈臨刑會見〉中,流露出一種態度---死刑犯既然判了死刑,就該有一點懺悔,面對自己所犯的過錯。像是,當中一位為了錢綁架12歲的女童,後來卻發現女童家境貧寒,卻仍殺了女童的死刑犯,沒有懺悔之意,讓主持人對他咆嘯:『你怎麼會這麼殘忍!為什麼可以狠下毒手?你知道你其實可以放了她的!』。還有一位因為丈夫對她謾罵施暴,害怕有一天丈夫會對自己痛下殺手而先殺了丈夫的吳燕燕,認為殺了丈夫沒有錯,主持人不懂她痛下殺手的原因,於是不停的質問:『我我仍然沒有明白你為甚麼燒死你的丈夫?』。紀錄片中有主持人強烈的主觀意識。
〈島國殺人紀事2〉似乎沒有特別的主觀意識,導演在最後說:『究竟我們抓對了人,還是殺錯了人,為什麼明明出了差錯,卻沒有人承認犯錯,到底正義得到了伸張,還是受到了蒙蔽,我找不到答案,但是我清楚的看到,當正義失去對生命的尊重,他將只是虛幻的正義,當司法失去反省的能力,他將淪為殺人的工具。』只是道出了這項對於草率判下死刑的疑慮。

五、      影響:
〈臨刑會見〉中,給人很多的疑慮:
1.    讓死刑犯訪問的過程、家人哭喊的過程,被播出來真的符合人權嗎?
2.    這樣的鏡頭播出後,那些作奸犯科的人,真的會因此改過向善不犯罪了嗎?
3.    死刑的效果真的那麼大嗎?那又為什麼很多人權進步的國家都已經廢除死刑或是暫緩死刑了呢?
4.    讓犯人遊街示眾,教育民眾不要犯法這樣真的符合人權嗎?難道犯人就沒有人權嗎?
自從〈臨刑會見〉播出後,引方了各方的討論,甚至連BBC也有播出,而中國政府更嚴禁主持人丁瑜接受採訪。
〈島國殺人紀事2〉中,盧菁、盧萍在抗爭過程中,結識了1996年空總女童姦殺案被告江國慶的父親江支安,五年來江父為爭取該案平反始終奮鬥不懈。他們發現盧正案與江國慶案的共同點是只有被告自白,沒有直接證據。而面對國家司法體制的崩壞,他們了解到,原來追求公平正義的道路,竟然是如此崎嶇艱辛,卻也不放棄,一一拜託立法委員能在議會時提案---希望刑事訴訟法能『強制執行偵訊犯人時全程錄音錄影』能夠立法明文化。希望以後被刑求的人,不要也受到如此的冤屈。

六、      心得:
看了這兩部紀錄片,讓我的心情隨之沈重。在觀看〈島國殺人紀事2〉時,讓我很緊張,不知道結局到底是什麼?到底是不是盧正所為呢?還是另有他人?可惜,到了片尾還是沒有答案。聽了盧正所述,他在被警方約談時被刑求逼供,不管他多麼努力告訴警察他的不在場證明希望警方能幫他查證,而警方只是不斷地打他的頭,最後他只好放棄了,不得已承認是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而陳定南也突然簽了名要立即施行死刑,似乎是怕不趕快簽,就無法對盧正判處死刑。盧正也提到了,警方對他說,上面給他們很大的壓力,一定要他們趕快了結此案。難道,就為了趕快結案,可以如此草率的辦案錯殺一個人嗎?然而,站在受害者丈夫的角度,自己的妻子被殺害,不管是誰都會憤怒,失去理智,管那麼多,就覺得是盧正殺害的,怎麼可能會在意是不是冤枉,只想犯人趕快死。到底盧正是不是冤枉的,我真的好想知道。
〈臨刑會見〉中,最一開始的父女離別,真的讓人看了很心碎,女兒哭的聲嘶力竭,卻無法挽回父親即將離開人世的事實。主持人丁瑜說:『很多人都會想,天使與惡魔。我從來沒有響過我是什麼天使,因為我去接觸這些甚我的工作需要,我把自己定位為見證者,見證他們到臨死的邊緣、見證他們臨死前的心態、見證從生到死過程。』,我認為主持人的壓力很大,要面對這麼多的人、這麼多的故事、這麼多的可怕血腥,甚至有一次,在做火車的時候,把窗簾打開,竟看到所有他曾訪問過的每一個犯人最後一個表情,看著她……。即使要崩潰了,卻也必須撐住。以前我覺得,殺了人,就要以命償命阿!可是,看了這些人的故事,會發現其實有些時候是不得已、有些時候是一時衝動,甚至很多只是剛滿18歲的孩子,還未享受到人生就離開人世了,是不是可以再給他們一次機會呢?把他們殺了就能解決事情嗎?為什麼不讓他們回饋社會,對社會做有意義的事情呢?

七、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