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期中小論文:《心靈與意志》、《華氏911》

馮梅凱
一、前言
我認為一部有價值的紀錄片,就是將人事物的生活軌跡,透過鏡頭將時間停留在某個當下,進而從裡頭尋找到對於特定議題的省思,這次的期中小論文,我將透過這樣的核心理念,分析包括Peter Davis的《心靈與意志》與Michael Moore《華氏911》,前者是探討1959-1975年美國為何發動對越戰爭,以
及美國人民從支持到反戰的過程,以及越南人民悲慘的戰爭記錄,後者則是以較嘲諷的手法,講述美國政府及其總統布希的政治手段和利益交換,造成美國911事件的發生,進而引起後來的伊拉克戰爭,長達3年的記錄片,將伊拉克的戰爭以片段畫面方式剪輯,除了反映戰爭中無助的伊拉克人民,更強調的是美國人民從支持到反戰的過程和美國大兵無助的自白,不知道為何而戰的悲哀。

二、淺談導演觀點與題材呈現角度
在《心靈與意志》中導演是以資料畫面和人物訪談穿插的方式,將美國發動對越戰爭的過程拍攝下來,開頭以美國人民支持政府維護民主,防止共產思想滲入美國的理由敘事,中間進入了發動戰爭後人民態度的轉變,戰爭的現實透過寫實的鏡頭完整記錄,美國大兵從興奮的民主拯救者,變為無助的殘疾士兵,片中也採訪了越南人民對於戰爭的無奈和越南人民於戰爭的慘況,藉此對比兩者間矛盾的關係,透過後來的採訪,也將美國大兵的矛盾展現出來,將為何要侵略無助的越南的事實以對比的方式呈現,從這些敘述中也發現了導演是以較客觀的角度分析這事件,以第三人稱旁白者的口吻敘述別人的事情與事件發生的軌跡,並不直接介入議題的發展,而是透過鏡頭採訪的方式,將正反意見的對比呈現出來,導演在敘述定義事件外,某些程度也將看事件的角度,交由閱聽者自行省思。

Michael Moore《華氏911》則是將敘事的角度以較主觀的方式呈現,導演在開頭即透過新聞畫面串接的方式將布希與高爾在2000-2001年總統大選中的爭議事件呈現出來,進而透過採訪的方式拍攝布希就職後的無能,並透過導演的個人觀點將此連結與911事件的關聯,包括對國安報告的忽視和與阿拉伯國家石油開發商的曖昧關係,進而以證據的方式,繼續將影片帶入布希與多家商業組織的複雜政商,Michael Moore以嘲諷的方式將布希塑造為沉溺操縱政治手段與金錢遊戲的總統,到影片的中間後隨著時間來到了美國決定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手段的新聞畫面進而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全美人民將布希視為拯救民族的救世主,國會也快速的通過所謂的愛國法案,這裡Michael Moore先以一種美國大兵以榮譽的姿態邁向了侵略伊拉克的任務之中帶入,進而詢問真的是如此嗎;透過反問的方式,美國大兵的自白開始出現,原以為的榮譽感,隨著美國在伊拉克的駐軍時間拉長開始引起了恐慌,無助的伊拉克導演記錄著受傷的絕大多數都是平民,而中間穿插的布希總統新聞畫面,強調的是戰爭的無奈無意傷害一般平民的姿態,導演這裡透過這樣對比的方式,講述布希總統以及美國政府的矛盾,Michael Moore這裡帶入了他擅長關注的經濟民生問題,戰爭的同時美國某些地區正面臨經濟與失業率上升,從這樣的角度又帶出了徵兵軍官為了伊拉克戰爭的延長,以招募美國大兵的方式,將新兵送入伊拉克以填補兵源不足的問題,其中又以社會弱勢為此次招募的最大兵源,Michael Moore在這裡再度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直接於美國議會外對美國議員進行採訪,事實也證明沒有議員願意將自己的子女送入伊拉克,導演透過這樣的方式,將雙向的對比角度呈現與本片中,本片的畫面最終停留在布希的新聞採訪畫面當做結尾,而Michael Moore也以最常見的手法,在影片末段以布希說的話,並透過旁白對話嘲諷美國政府的矛盾以及布希政治資源的濫用。

三、攝影與剪接
對比兩部影片的攝影角度,《心靈與意志》採用的是資料畫面與真實事件發生的交錯產生的效果,影片中採用許多人物採訪,包括美國政府發言人與事件評論者的採訪,透過這樣的方式講述美國政府的民族主義的醜陋面,導演以越戰戰地的實際記錄,將美國大兵以為自己是為了國家而戰的雀躍感真實記錄下來,到後面瞭解到戰爭的殘酷而開始的悲痛,整部片的攝影角度皆是以起承轉合的感覺下去敘述,事件的開端,從中發展出的過程,到最終呈現的現實,包括最後談到了美國大兵的自白:「這一切只是蓄意的破壞;是把越南人當劣等人種看待的戰爭」,這裡強調的是士兵的無奈,後面也剪接了美國陸軍參謀長William Westmoreland在影片的言論:「東方人不同西方人對於生命賦予高度的價值;在東方,生命是不值錢的。」,透過這樣的方式講述美國對於不同種族的歧視現實,但裡頭所呈現的角度相對來說是客觀的,從攝影與剪接中人物角色的對話,皆是以正反意見的交流作為主角,有種公道自在人心的呈現方式,導演透過敘事過程讓閱聽眾瞭解事件的全貌,進而讓人省思。

對比下來Michael Moore《華氏911》則是以導演直接介入事件的方式,在開頭採用的新聞畫面與取材角度皆是以對布希和美國政府不利的角度切入,透過類似全知者的角度,帶我們以這樣的角度介入事實,導演將他想講的架構直接呈現於影片中,新聞畫面互補與人物採訪的結合,直接透過直接的旁白報導式的讓閱聽眾瞭解Michael Moore想要記錄與表達的觀點,並以找證據的方式,抽絲剝解事件的發生,但是相較如果是課堂中看過的羅傑與我,這部片導演直接參與影片的角度就較為少,主要還是透過攝影的手法與剪接,透過過去美國政府怎麼說,現在卻如何做,對比式的以旁白嘲諷美國政府與布希總統。

四、結論

不管是慢慢敘事切入核心議題的《心靈與意志》與導演報導式的講述事件的《華氏911》,兩者透過不一樣模式皆是要讓人們去思考美國政府的欺騙公式,1959年的越南戰爭和20012003年的911事件與伊拉克戰爭,前者是為了防止共產主義的入侵,美國需要阻擋越南受到共產勢力的侵襲,而後者則是強調阻絕恐怖組織的擴張,兩者間在不同的時間背景,對其他國家造成了極大的傷痛與自己國家的損害,而回到主題中討論,相比《華氏911》在導演觀點與呈現角度上,以導演介入所呈現的真實,強調自己所想表達的觀點,我還是比較喜愛,依《心靈與意志》導演呈現的方式,透過記錄的觀點,將受訪者的遭遇,以旁白者的角度敘述,並穿插資料畫面,將事件最終的思考還給閱聽眾,但我雖然比較喜歡另一部的角度,但我也是蠻認同《華氏911》所提到的觀點,只是我覺得一部有價值的記錄片,在其影片記錄的同時,還是需要能夠讓閱聽眾靜下心吸收觀點並從中產生對事件的反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