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603336901
前幾天在《南方週末》上看到過一篇講述川劇藝術的文章,其中有一位川劇大師的話我特別認同:“不像不是戲,太像不是藝”,我反復揣摩這句話中所包含的大師對於自身藝術的理解以及其在這門藝術上的境界。是的,我很喜歡“境界”這個詞彙,尤其對於出產作品的大師們來說,這不單單意味著技藝的精妙絕倫,更是在技藝中包含了對自然天道的理解,那是讓一件事物擁有靈魂的精髓。反觀紀錄片的產生,我認為其中也包含著一種境界:沒有構思不經加工的視頻那不能叫紀錄片,但過度加工後的成品那是電影。誠然,我們的前半
個學期一直在各種真實電影的思辨中度過,雖然我到現在也無法準確的分辨出一部紀錄片是否是再現真實之類的,但是我喜歡的是這部片子帶給人的感觸與共鳴。其實在這學期所看的電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當屬《請問蕃名》,其次就是《多格威斯麵》,倒不是說這兩部騙子在構思或者剪輯上較多的優秀於其他作品,而是這兩個片子帶給我了更多的共鳴,或者說,他們透露出來的境界更加符合我的審美標準:有種、有趣、有料。
一、何為有種
記得小時候打架的時候,打敗的一方總會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土,抹一把臉對著戰勝方大喊:“有種你等著”,那個時候對“有種”的理解是:有膽量;但是經過歲月的沉澱之後,我發現有時候所謂的有種不僅僅是有膽量,而是一種魄力。
回歸到紀錄片中,我認為“有種”可以這麼來解釋:敢於取材、敢於違背常理、敢於用不常規的鏡頭以及剪輯手法,而完成上述“敢於”的則需要一種爲了追求“境界”所擁有的魄力。
1.內容上的有種
其實無論是《請問蕃名》、《多格威斯麵》還是之前看的很多反映社會問題的紀錄片類似《油癥》等,在內容選擇上都可以被稱為“有種”的,一方面,這些片子無論是取材內容還是片子主角的行為,都會和當政者發生直接的問題,多數還是那種歷史遺留的,至今仍未解決的問題。
在《請問蕃名》中,導演直接就指出這種遺留問題是對原住民的不公平,是對原住民文化的一種摧殘,並且對政府的冷漠以及辦事官員的政令之不暢達提出了尖銳的諷刺,尤其是在一個暫停畫面中配上了“你是在叫小狗嗎”這樣的字卡,言辭辛辣,看的心驚肉跳。而在《多格威斯麵》中,主角柯賜海本身就是一個讓政府頭疼的傢伙,而敢於用這樣一個“問題人物”作為紀錄片的主角,在我看來也是一種“有種”的表現。
2.形式上的有種
較之於我們這學期看的其他類型的紀錄片,這兩部片子在形式上也讓我覺得耳目一新。不同於其他片子將問題打造的十分明顯,這兩部片子在拍攝中我們並沒有感受到導演刻意的引導,片子整體的氛圍非常好,在這個前提下,《請問蕃名》是那種充滿人文關懷的淡淡的柔情,而《多格威斯麵》則是充滿了戲謔,讓人忍俊不禁。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多格威斯麵》中,柯賜海給那些流浪狗的命名,令人捧腹。
二、何為有趣
其實這個環節才是我真正想要花大筆墨來論述的片段。我之前和同學討論過我爲什麽特別喜歡《請問蕃名》,概括起來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我對台灣的原住民文化非常感興趣,大概可以做到輕易地從服飾的的差別來分辨眼前的事物是屬於那個民族的,當然了,在這其中我對阿美族和鄒族感興趣的程度更大一點,阿美族是因為那首《老人飲酒歌》也就是後來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的那首《return to innocence》,而鄒族則是第二個原因:我在阿裡山的鄒族文化部落參觀的時候,遇到了一名鄒族的少女,眼波流轉中就俘獲了我的心……
《請問蕃名》中沒有旁白,導演更喜歡用字卡加人物的語言來講述故事,有趣的地方就在於不同民族對於自身文化理解的多彩多樣以及漢名使用給他們現如今生活帶來的影響,以及最後恢複本名的這一系列一波三折的故事就非常吸引人。說實話,從題材上以及班上同學在觀影時的反應來講,《請問蕃名》並不如那些同性戀題材、感情題材以及帶有衝突性質的題材更加有趣吸引人,說白了,《請問蕃名》是一個在深層面探討文化的這麼一個片子,文化的概念太大並且多元化是文化的常態,說真的並不怎麼吸引人,但是導演並沒有將這個文化的概念做的很大,而是從精緻化這個角度入手,從原住民名字的文化談起,來影射大文化背景的融合與衝突,這就讓觀眾從理解上就降低了許多難度,同時,名字這個生活中幾位普通的事物,對人們來說非常熟悉卻又容易忽略,那麼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卻被導演挖掘出這麼多有意義的內容,也確實對的上“有趣”二字。
再來看《多格威斯麵》,不同於《請問蕃名》,導演用大段大段的旁白來講故事,一方面,導演用的不是“全知者”視角來講故事,他自己本身就是故事的一部份,用自己的見證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另一方面,導演自身的旁白就非常搞笑,用一種萎靡不振的語氣,加上調侃的語調,讓人有一種在聽單口相聲的感覺,先不論柯賜海的故事是否好笑,導演的語言就已經是一道不錯的笑料了。其實看完整個片子,柯賜海的生活也許與正常熱有那麼一點的不同,但是並不足以讓其稱之為“有趣”,而我把這個片子也劃歸到“有趣”這個範疇裏面正是因為這部片子讓我覺得生動的地方就在於故事和旁白天衣無縫的配合,缺一不可,少劇情則旁白略顯單薄,少旁白則劇情乏善可陳,這兩者的碰撞昇華,造就了這部片子“有趣”的性格。相較于本學期看的其他片子的旁白,我認為《多格威斯麵》的旁白已經超出了旁白的範疇,其本身變得和BGM一樣,成爲了片子的一個感情元素了。
三、何為有料
我對有料的理解就是有內涵,有值得人們回味、揣摩的東西和那些八卦雜誌所謂的“猛料”大相徑庭。當然,幾乎每個紀錄片都一定是有料的,我說了一句廢話,所以在這一點上這兩部片子也沒什麼特別的,只是他們爆料的方式以及成都不一樣而已。之所以會有這一塊內容的劃分,也是爲了強調,有料才容易吊足觀眾的胃口,才會更加傾向於將整部片子看的透徹。
四、小結
在小結里說點題外話吧,之前我做電影的時候,就非常重視BGM在烘托片子氣氛中的重要性,《請問蕃名》吸引我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Sumay Kacaw的那首《我的名字》的主題曲。其旋律輕緩,清新有略帶波折,尤其是副歌部份那個用音樂軟件處理過的高音加轉音的“Sumay Kacaw”,以及這個聲音背後的原住民哼唱的曲調,就好像燒肉之前腌肉用的調料,將這個故事烘托的婉轉、悠揚,濃郁且芳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