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期末小論文:《美麗少年》、《請問番名》

403335038許淳瑜

一、主題
美麗少年記錄了三組男同志的故事,一步一腳印拍下屬於他們的心情、在家庭社會同儕之間所遇到的問題,例如:如何坦承告訴父母自己同志的身分,如何克服一般人既有的刻板印象,說服自己接受最真實的自己,如何轉化別人不諒解的眼光......他們完整的存留下來了屬於這一世代的同志文化。
請問番名記錄著一群被冠上漢名的原住民的一段正名運動,導演強烈的族群意識驅使他用他最擅長的影像去揭露歷史的荒謬,他親自走進部落,發現越多被冠上漢名的悲哀,甚至來自同一家族的孩子竟然相戀成戀人,犯族人的禁忌事,這些都起源於無法用名字辨別身分。
二、觀點
美麗少年陳俊志導演關注弱勢議題,用文字和影像實踐社會運動,社會性強烈的作品,影片以一種比較歡樂輕鬆的態度呈現少年同志的故事,紀錄片揮灑大方,詠嘆青春,狂肆的顯現少年的逾越。陳俊志是一位從紐約回國的創造者,用最勇敢的方式,以生猛的影像衝撞體制,紀錄少年同志青春告白的紀錄片,因為認為紀錄片與生活貼近,他選擇用一種輕鬆的方式拍攝美麗少年,因為導演本身也是同志的身分,他和被拍攝者之間是很親密的互動關係,比較沒有距離,這也利於拍攝過程和作品的呈現,觀眾看到男同志其實與一般人是沒什麼差別的,只是他們喜歡的對象是男生,在過去民風比較保守的年代,導演決定用紀錄片來為同志發聲,肯定他們願意接納自己,甚至引以為傲自己同志的身分,雖然也許被社會上很多人所不認同,但是他們並不會因此將自我埋藏在黑暗的角落,反而是落落大方的將這一面呈現在鏡頭前,導演呈現影片的方式也不是從同性戀可憐和痛苦的角度來拍攝,而是盡可能地讓他們貼近觀眾的生活,就像是活靈活現出現在生活中真實的人,沒有距離感。

請問番名馬曜比后導演對於原住民正名議題投入很多心力,在他眼裡,就在戶籍資料的欄位中被淹沒了,他說到:「講台灣光復以後的事,母系社會,一個家有好幾個姓,我最不甘心我的伯父是一個姓,叔叔又是一個姓。」 同一個家庭,卻被姓名所區別,這是極為不合理的安排,馬曜說,拍攝這支紀錄片只有三個目的,一是希望喚醒部落的人對傳統名字認知,二來是批判政府三是教育社會為什麼原住民要恢復傳統姓名。貼身拍攝原住民到戶政事務所更名的過程,馬耀忠實呈現政府的政策沒有落實到基層,導致戶政事務所處理原住民改名字案件時狀況百出,身為旁觀的紀錄人,馬耀有看不下去,忍不住會在影片中捉弄戶政人員。導演自己本身也是原住民,更能夠設身處地為他們發聲,也更能夠表達他們心中所感,讓他們沒有保留的呈現自己。
三、結構
美麗少年分了三個部分,分別為小羽的絕情批、對,我就是周玉蔻和24腰的徐懷鈺,導演用訪問的方式隨著主角跟拍,內容生活化,家人朋友都有入鏡,記錄他們年輕同志的想法及心路歷程,還有生活上面對的困難,例如伴侶間的離別,家人的不諒解,同儕間的相處等等的問題。拍攝的鏡頭晃動厲害,但是也表示紀錄片的真實,不用很有距離感的拍攝方式,讓被拍攝者和觀眾更為靠近,也是導演追求的,他所看見的都在紀錄片中完整呈現了。

請問番名內容是探討原住民正名運動,很多人都希望能恢復自己原住民的名字,但是一波三折,遇到了很多的阻饒,導演本身是原住民,對此議題當然深有所感,導演大量參與在之中,以訪談的方式進行,影片中由一位小學老師多次更改姓名卻一直被退回,到終於成功更名而貫穿全篇,當然也有穿插著多位積極想換名的原住民同胞,更是表現他們對自己文化的熱愛堅持。導演對於這件議題的批判性強烈,也不避諱地在鏡頭前表達他的訴求,還有原住民現在所面對的處境、問題,批判現狀,更是批判政府。
四、攝影剪接
美麗少年拍攝基本是設定三段不同的人物,影片聚焦在人物之間的互動,導演跟他們的互動也十分自然,非常生活化,並不會突兀,每個不同場景的轉場,變換人物都很自然,因為導演本身參與他們的生活,畫面中有家中,學校,工作場所等比較私人的地方,當然還有畫面的晃動,這都是攝影最真的部分。當然有些場景是沒有被拍攝出來的,像是小雨和小男朋友分別的場景,小雨不希望他內心的悲傷出現在鏡頭中,想要有自己的空間,他選擇自己面對,導演當然尊重他的決定,還有,Morgan想到爸爸有些黯然,說道:「我好想哭喔」,上身向右斜出鏡頭外;而鏡頭凝止,不去追。看多了窮凶極惡、見縫就鑽的新聞鏡頭之後,再看到「有所拍、有所不拍」的作品都難免心懷感激,覺得不拍是一種美德。

請問番名以訪談開始,注重人物,鏡頭穿梭在人物和場景之間,更改名字的過程,公務員的態度,原住名對於自己文化的想法,占了大部分的篇幅,開頭眼的一段愛情悲劇也是很特別的一段場景,為了強化敘述一段因為名字引起的人倫悲劇,導演選擇用戲劇的方式呈現,雖然有些突兀,但是很有趣,沖淡整體氣氛的沉悶。拍攝首發貼近被拍攝者,導演成功用他的身分來取得原住民的信任,加上他也對這個議題特別關注,影片呈現輕鬆但是個人色彩頗明顯,主觀意識清楚。
五、聲音音樂旁白
美麗少年導演在影片一開始的時候,用旁白表明自己同志的身分,並且表達他的立場,整體大部分為受訪者訪談的內容,多為環境音,較少配樂,在小炳那一部分配樂明顯增加,配合他表演的內容,加入表演時的音樂,當然還有炳爸的歌聲,其他背景聲音還有例如家裡的電視聲,笑鬧聲,ktv唱歌時,較沒有刻意堆砌旋律,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出現。另外旁白在影片需要補充說明的時候出現,例如小雨出國時與男友別離而不願意接受拍攝時,旁白加入補充說明情況,和Morgan之間的互動等等。

請問番名以我的名字這首歌貫串全片,前後呼應,歌詞內容更是戳中影片訴求的內容,人是很容易受聲音影響情緒的,我們對他們悲哀又有了更深刻的同理感。
六、結語
美麗少年一群勇敢做自己的少年,並不對這個世界憤世嫉俗,反而用一種很樂觀,很自信的態度活著,他們承認自己的不同,也許這一條路是艱辛是難過的,但是他們並不是孤獨的,又愛他們的家人,有喜歡他們的朋友,甚至有欣賞的對象,有自己熱愛的工作,有很多真心愛他們的人,即使在這個異性戀霸權的社會中不被祝福,但是他們還是完全不避諱地對著鏡頭展現他們的熱情活力,青春就是拿來享受的,他們的笑容,讓我覺得這個世界還是很有愛的。

請問番名探討關於原住名正名的過程,這是離我很遙遠的一個部分,看了紀錄片才知道名字對他們的意義,還有原住民在生活中遇到很多不平等的對待,一樣都是人,為什麼連選名字這種最基本的要求都不能達到,這不應該是自己本身可以決定的嗎?竟然還要透過立法,發起運動才能爭取的來,而且過程還是那麼漫長,片中看到很多對原住民抱有的刻板印象,還有公務員的不友善,這樣不堪的畫面血淋淋的攤在鏡頭前,級具諷刺批判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