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期末小論文:《台灣黑狗兄》、《薩爾瓦多日記》

紀錄片期末心得
《台灣黑狗兄》、《薩爾瓦多日記》
傳播一403335014蔡依庭
一、           概述紀錄片
    在全球化的產業分工之下,許多華麗背後殘忍的真相,往往令人心酸。所謂的全球生產鏈,其實也就是一條跨國界、穿越階級與性別的層層剝削。身為關注這世界的我們,口口聲聲地說著世界和平、改變世界的渴望,但我們卻讓我們最常使用的產品,沾上了那些最不願意看到的罪惡;因為我們的慾望,產生了更多更多的不幸。

二、           故事軸線
    《台灣黑狗兄》這部紀錄片,是由台灣知名導演賀照緹所執導拍攝的一部片,記錄著一個發生在台灣八卦山下社頭鄉的故事,在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鎮裡,有將近一半的人口從事製襪的相關產業,可以說是全台製襪產業的集散地。但因全球化來襲的緣故,導致這個以製襪業聞名的小鎮即將面臨滅鎮的危機。
    而另一部紀錄片《薩爾瓦多日記》,由相同的導演執導描述了薩爾瓦多一座成衣工廠,在運作了五年之後,終將面臨關閉的命運。而與此有著緊密相關的台灣友人陳信行則與成衣廠工人一起抗爭,要求台南企業不要關閉工廠,讓工人可以繼續保有工作。陳信行與席貝多等當時一起抗爭的朋友,不僅結下深厚的友誼,也一同見證全世界第一座由工人自主運行的公平成衣廠。


三、拍攝手法
◎聲音、音樂與旁白
    片中,賀照緹並沒有用聲音多加描述全球化和現在所實行當中的政策對中小資產階級的打擊,或許就像主角李東林所說的:「因為沒有後台,所以只能靠自己。」他從起家到工廠被抽單,再到自創品牌另尋出路,一路上靠的都是自己。開場的一句話,便深深揪住我的心─「襪子它永遠只是配件,但不像衣、褲,只有它能緊貼肌膚」這段配角論,間接暗示著接下來製襪業的未來。至於音樂方面,導演試圖想要以客觀的方式,傳遞小地方、小人物的堅強勇敢,並希望可以透過音樂傳遞正面能量。在導演的建議之下,林強更同意將他的經典名曲《向前走》重新演繹,變成純配樂版本做為影片的片尾曲。導演甚至透過三段動畫表現意境,將絕望與夢想化為圖像,再加上適時的配樂,讓人對這段故事感到心有同感。《台灣黑狗兄》的主軸雖然聚焦於李東林一家,但是他們的生活樣貌其實代表了台灣許許多多的家庭,「我覺得黑狗兄是我們在台灣的每一個人的一種投射,透過他,我覺得我們可以看到夢想如何透過挫敗而實現、而努力,人生如何去奮鬥。」導演如是說。


    ◎剪接、攝影
    透過賀照緹的鏡頭,我才知道,原來想要織就一雙襪子,必須經過多道手續才能完成一雙雙我們所穿的襪子。導演以阿春母女為例子,她們靠著日復一日的機械性勞作,只能換得十分微薄的薪水。這份薪水,必須用來支付兒子讀書的費用,還要照顧住院的婆婆,然後才是家用支出,這讓阿春自怨道:「過不下去,幹脆死一死,像我先生一樣。」但是換個角度想,代工的薪資雖然微薄,卻仍勉勉強強撐起了她的家計;另一方面,這也突顯出全球自由經濟和政府政策對於百姓的重要性,而百姓在面對這情況的無奈及心酸。
    在傳統社會中,女人其實就是一個「無聲」的角色,兩人因此數度產生爭執。導演並不避諱去呈現這些衝突,因為這本來就是夫妻之間不可避免的情況,也正因為如此,鏡頭底下的人物才顯得更為真實。導演透過巧妙的運鏡,使人物的細節部分都整體呈現出來,不是淪為單純訪談剪輯。
    至於「薩爾瓦多日記」,拍攝的方式可以說是完全以陳信行為主體,藉由他跟工會幹部的互動、拜訪工人、以及和工人們的相處中,來描述過去這家工廠的運作方式有何不同,以及在面臨關廠過程中的困難、無奈和弱勢。而在和幾個幹部的互動中,更可看到薩爾瓦多的過去歷史。這部紀錄片是導演「中途之島」計畫中的一部,目的是想展現全球生產、分工體系下,血汗工廠工人如何受到剝削和所處的不利處境。
    而就影片本身而言,《薩爾瓦多日記》是一部非常溫柔而內在的「工運紀錄片」,不僅捕捉到有血有肉、會歡笑、會流淚的工人形象,也紀錄了以實際行動反思全球化、反思台灣自身的一段故事,值得細細品味。而在影片之外,儘管這座工廠目前已經停擺,工人們也仍在不確定中摸索出路,但他們的心態卻無比堅定,等待著再出發的機會。


四、心得
    人面臨挫敗的經驗,要比打造夢想還要多得多,而面對失敗的勇氣和力量,甚至比邁向成功的努力過程,還更值得關注。「自怨自艾沒有用,把握現在,機會才會來。」《台灣黑狗兄》這部紀錄片利用社頭製襪業來代表著台灣社會的縮影。不去開展訂單不來,沒有努力,何來的機會。困境只是個轉彎,不要因此氣餒喪氣。
    在全球化的生產架構下,弱勢被擠進邊緣角落的趨勢是十分的明顯,最清晰的例子,是在第三世界負責製造產品的工廠。當我們花高價購買知名品牌的衣物,以彰顯自己的特別時,忽略的是產業在全球化經濟下的發展,特別是成衣工人的勞動狀況與生存處境。看完《薩爾瓦多日記》,才猛然驚覺,我們在商業化的社會裡生活久了,很容易直觀地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商品」,都可以利用錢買得到,但是我們不曾想像過,其背後的製造過程,是一個龐大的勞動密集產業。我們應該要意識到我們必須做出改變,也許做不了多少,但是若是能讓身邊的人也知道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而進而去關心,那我想久而久之,這股改變的力量就會變得更為強大。
   

六、參考資料
1.網站

2.書籍:
李道明《紀錄片:歷史、美學、製作、倫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