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期末小論文:《私角落》、《美麗少年》

  陳婷   603336903

影片一:《私角落》
1、主題:
影片的導演和攝像是一對公開的女同,主角是一家叫「Corners(角落)」的gay bar,在即將關閉前兩個月,在老闆阿龍的提議下,開始拍下角落的最後角落。因為身份特殊性,所以拍攝也比較自然,可以看出影片中的人物和導演建立的是一種非常親密的關係,人物的採訪如同聊天,同時也夾雜情愛畫面,完全再現了同性戀者日常的生活狀態。周美玲以愛情為主軸貫穿整部影片,全篇基本上沒有完整的敘事結構,更像是一種詩意的在表達同性之愛,試圖「直視」性別、性、愛情,在人身上演繹著幸福與暴烈並存的命運,因為愛情是是能夠引起同性戀和異性戀共鳴的主題,導演借助這一支點試圖讓觀眾瞭解同性戀者在尋找愛情上面臨挫折時的無助感。
2、結構和呈現方式
影片沒有完整的敘事結構,更像是一種詩意的表達,全片以一間同志酒吧作為焦點,從進出酒吧的同志身影中娓娓道出他們對於愛情的渴求與熱情,並從現實社會的角度下點出同志的處境,展現出的是酒吧門內與門外兩個不同的世界。呈現方式或許有些抽象,表達同志情欲的場面過於赤裸,其中還穿插靜止靜止照片穿插其中,靜止的照片就好像畫面的定格,可以瞬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達到加強細節描寫,突出重點。但是這都有助於更加真實的體現出導演的思想,導演試圖破除同性之愛的禁忌的魔咒,將同性戀者最真實的一面的一面完整、清晰的展現出來,性也是其中一部分。同性戀者自己勇敢去直視它,通過影片讓不了解的人認識它,破除這個魔咒
3、旁白:
   影片是以陌生的法文詮釋片中旁白,跳脫一般紀錄片的格局,以詩意的氛圍捕捉同性戀者對愛情的感覺。片中的旁白全都導演自己撰寫,像寫給自己親密愛人的情書,以一種內心獨白式講述自己遇到Corners的經歷以及作為社會不認可的角色遭遇到的現狀,渴望得到認可的一種無力哭訴。以法文陌生的語言,一方面可以避免言語表達過於露骨及肉麻,另一方面是也可以藉此創造語言疏離的美感,這也是更加符合影片詩意表達的格調。
4、鏡頭與剪輯
   影片的剪輯運用非常多的聲畫不同步(語言和畫面不同時出現)的剪輯手法,特別是在做人物的採訪時,很多畫面都是先切其他的的空鏡頭,先聞其聲,後見其人。這樣做的話就能夠借助聲音引起人們的注意,畫面以遠景和大全景減弱細節描寫,創造出空曠、詩意的情景。或者讓採訪對象畫面結束,採訪的對話聲音延後,採訪聲音逐步的減弱,最後消失,然後插入旁白,利用聲音的轉場,這樣的畫面剪輯在影片中多處存在,特別是在對人物採訪時。這樣做有效的突出採訪者內容的重要性,避免畫面的冗長。雖然聲畫是不同步的,但是聲音和畫面是指向一個主題,比如說影片中有採訪對象對於同性婚姻的看法,影片中多次重複出現一對婚紗玩偶出現不同的角落的情景,還有拍攝一對異性戀者拍攝婚紗照的場景,這種聲畫對位的的方式能夠詮釋同性婚姻這個主題的現狀。值得注意的是,在拍攝這一對婚紗玩偶時,一般都是選擇背面的角度或者斜側的平角度拍攝,這兩種拍攝方向都能夠創造出一種孤獨,安靜和強烈參與性的感覺,特別是配冷色的車站,空曠的草坪的空鏡頭,更加具有表現力。其次對影片的剪輯運用非常多的蒙太奇的手法,一個是敘事上的重複式蒙太奇,比如影片中反復出現懸掛在店外的六色彩虹旗和“Corner’s”酒吧標誌,角落不僅指代了店名,也隱喻了同性戀者的身份和生存地位,門內與門外兩種不同的人生,在這個同志角落裏每個人卸下酒吧門外的另一個身分,“出了酒吧這個門後,我就變成另外一個自己。”這影片中一位名叫Simon的男子所說的,他白天的職業是金融公司主任,晚上則化名為Sophia,常常來到Corner’s喝酒;其次是情愛畫面時候,女子的裸替和一幅畫(我是不太理解這畫的內涵)的交疊出現,通過這種畫面的對比,在畫面形式上形成呼應,強化同性之性可貴的主題。人物採訪上運用了平行剪輯,基本上是就某個主題(比如說性或者婚姻)的探討,將每個人的看法剪成一人一句交替回答,這樣有助於加快影片的節奏。
5、音樂
   影片的音樂主要有兩種:一是拍攝時的同期聲,二是後期配樂。同期聲主要是同志酒吧內的歌舞的聲音,後期的配樂不是很多,旁白都是配合空鏡頭,基本沒有配樂,主要是凸顯出聲音和內容,整體來說體現出一種迷離氛圍:寂寞而溫暖、疏離但安慰,還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影片二:《美麗少年》
1、主題
     《美麗少年》是陳俊志於1999年所拍攝的紀錄片,是一部探討新一代同志青年心境與當時社會風氣的電影,主角為三位新一代的男同志,距今已有14年的歷史,當時片中環境風氣相當保守,但三位主角對於自己的同志身分毫無保留,接受自我,甚至引以為傲。儘管周遭有人對他們冷眼相待,但是他們依舊活出自我,勇敢為同志發聲。有人戴上超大根耳環和母親承認性身份,有人穿著明星高中制服義無反顧咬住他的情欲不放,有人男扮女裝化為性感千手佛在電視攝影棚裏蓮步輕移,金光閃閃,哥哥爸爸看了都說真偉大。這些孩子逾越學校家庭的管訓和陳腔爛調的人道主義同情目光,真正的認可自己的身份。
 2、結構和表現形式
   整個影片的氣氛都是比較輕鬆,並沒有過多的渲染社會上對同志身份的不認同或者同性戀者的遭遇的不公平的對待等負面的現狀。三個主角自我的狀態在攝影機面前都是非常樂觀並且積極向上的,而且身邊的朋友、家庭都表示理解並且接受,這應該也是影片從一開始就順利深入每個主角的生活中進行記錄的前提。這也是有別於一般記錄同性戀者悲慘遭遇的悲情基調的拍攝方式,不再是一種窺探性揭露式的拍攝。
   基本上影片的結構分為以三個人物的主角為主體,分別為小羽的絕情批、對,我就是周玉蔻和24腰的徐懷鈺,分為三個片段。每個主角的拍攝圍繞著何時確認自己的同性身份、與同性戀人的感情問題、出櫃的過程以及家庭成員和朋友對自己身份的態度四個方面來拍攝,拍攝的框架和大綱都是圍繞這幾個方面來進行的。導演隨著主角跟拍而成,所以畫質相對比較差,晃動的厲害,但是跟拍畫面也能更體現出紀錄片的真實(不過這在劇情片裏應該更適用,紀錄片本身就是真實的,這麼說應該有失偏頗)。正如片名《美麗少年》所表現的,導演借助鏡頭與旁白之間柔軟而敏感的技巧,將同性戀者在青春的掙扎和心靈的悸動的微妙感情描繪出來。
3、旁白和字幕
   這部影片中的旁白就是國語,因為內容比較寫實,看似是以旁觀者的身份來記錄同性戀者的狀態,與《私角落》對比更有距離感。影片中的旁白分為兩種,一個是導演在片頭交代紀錄片拍攝的緣由以及在每個主角出場時會有的一個大概的介紹;二是包括拍攝主角的獨白作為旁白。影片中的旁白主要是比較寫實的文字,主要是作為影片的補充資料而存在,語言比較輕鬆,旁白有提到morgan更在乎自己的減肥計畫等,使影片看起來也不會這麼壓抑。其次是字幕,在導演跟拍morgan到天臺抽煙的部分,字幕是呈現在正上方,作為拍攝背景的補充資料,拍攝背景交代應該屬於次要的拍攝內容,所以用字幕取代旁白,一般而言聲音會比字幕更加具有吸引力,所以字幕和聲音的交替使用,也應該是依據劇情需要。但是我認為小羽說會試圖讓家裏人接受自己的身份這一段如果是通過小羽自己的口吻說出來,效果會更好。
4、攝影和剪輯
   影片是以跟拍方式記錄三位同性戀者的生活,所以幾乎是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接觸,而且基本上的鏡頭都是在家裏,教室或者其他的空間內,所以大部分的鏡頭都是中近景的鏡頭。影片的技巧轉場也運用很多,比如兩個人物主角故事切換的時,應用了定格畫面轉場方式,分別定格的畫面有小羽和同學打鬧的畫面、morgan和同學騎機車離開的畫面和小丙一家人回家的畫面,運動的主體突然由動轉靜,定格結束,自然轉到下一個場景,這樣的處理方式能夠顯示出畫面的靜態美,渲染主體的形象或者人物的細節,定格轉場能夠給人明確停頓,分層的感覺,有助於影片結構的搭建。其次化人化出是用的最多的,就是前一個鏡頭逐漸消失,另一個鏡頭逐漸清晰,雙方的畫面由交融的畫面。比如小丙父親在講述自己對小丙同性戀身份的態度有穿插媒體報導的畫面,或者採訪小丙爸爸和大丙的之間的轉場都有體現。適當的技巧轉場能夠緩和鏡頭切換的突兀感,但影片出現太多的技巧轉場也會顯示出現喧賓奪主的感覺。
   轉場畫面也用到聲畫不同步的方式,就是下一場景的同期聲先出,畫面延後出現,第二段轉第三段的同期聲剛好是小丙表演的音樂,先聲奪人的感覺會製造觀眾出強烈的參與意識。影片也有用到技巧轉場,影片中也用到了再現的方式,
5、配樂
   影片的音樂基本上都是收入拍攝的同期聲,特別是對小丙的拍攝,基本上是收入演出時的音樂。整體來說配樂比較少,音樂的基調比較輕鬆,和影片的風格比較符合,在故事過渡時運用的音樂比較多,不會顯的突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