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期末小論文:《美麗少年》及《私角落》

  602546007   李宜錡
美麗少年
一、主題
     本片由三個章節所構成,其內容紀錄三位男同性戀者及其朋友或是家庭對於他們自身性向所抱持的想法,然後透過鏡頭讓觀眾看見男同性戀者的生活歷程。內容的呈現像是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而主要的重點是由三位同性戀者講述自己坦承出櫃的過程並且訪問家人、朋友對於主角對他們坦白自身性向時,自己的真實想法與心情,在雙方的心情對照中,讓觀眾能在不同的角度與面向思考本片所呈現出的同志人權問題。
二、觀點
    由於導演本身也是同性戀者,他在思考自己的身份時,認為自己可以把在這族群中的正面能量帶給大家,而不是大家外在所想像所描繪的悲觀及異常;所以在整部片的氛圍上可看出導演不是以悲情方式來呈現,也是因為他希望能讓觀眾也能感染這份正向的力量並觀看他們的故事。在三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導演所感受到的社會壓力以及對同性戀族群所面對的不公平感到擔憂,而他選擇透過這些紀錄表現出雖然他們所面對了許多掙扎與困難。
三、結構
    本片一開始由導演自白開頭作為本片的開端,後續是以章節式介紹每段不同主角,三段結束後導演以上字幕方式一方面說明自己拍攝本片是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贊助所拍攝,另一方面則藉此點出社會上多個團體對於同性戀者的歧見。在每段的章節中,主軸都在探詢主角出櫃的過程與周遭反應,所以都是以拍攝各自的日常生活開始,接著提到主角如何認定自己為同性戀者,再進一步讓主角描繪出當初如何出櫃,當主角表達完自己的看法後,則繼續訪問家人或朋友在面對主角出櫃時的反應。
四、攝影
    《美麗少年》是以手持攝影機的方式進行,這樣的方式更能夠貼近、紀錄裡面人物的真實生活,在訪談的過程中,藉由手持攝影機的方便,可快速移動鏡頭做訪談,看得出來在畫面上比較晃動;如此貼近人物的真實生活,導演在與被拍攝者之間建立的感情跟信任顯得十分重要。攝影主要以水平鏡頭、平視的角度,以近景與特寫的方式為主,像是拍攝人物接受訪談的時候。
    紀錄片中還有用到其他拍攝手法,像是在小羽走前往咖啡店時和小羽已經坐在咖啡店寫信的場景,鏡頭從遠景拉到近景。在第三段的部分,小丙在舞台上表演,則是採用仰角的方式拍攝,導演以一個在台下的觀眾拍攝在舞台上賣力表演的小丙;在最後小丙要參加比賽時,在後台及錄影現場都使用過肩鏡頭,從人群的背面及肩膀越過,進而拍攝主角小丙的狀況。
五、剪接
    本紀錄片剪接皆以跳接(Jump cut)為主,像是在人物跟人物間訪談的過程轉換及場景轉換時候使用,例如在訪問小羽出櫃時,當小羽講完之後,直接跳接到小羽哥哥的訪談,再跳到小羽媽媽的訪談。
    再來導演也有使用溶接(Dissolve cut)方式處理,在一個場景淡出時,另一個場景淡入,像是在酒吧訪問大丙有關弟弟的狀況時,畫面從大丙緩和地轉入到小丙在後台排練的過程;還有在小丙家訪問丙爸支持小丙同志身分時,畫面慢慢轉入到丙爸在後台幫忙小丙的狀況。
    導演也在紀錄片中使用了些資料片,像是Morgan跟朋友們一起看自己在接受公視訪問毛片的片段,還有導演在裡面有穿插一些有關於同志受歧視霸凌等新聞報紙片段。
六、旁白與音樂
    在紀錄片一開始,導演就以旁白的方式帶出他身為同志的身分以及他的立場。導演的旁白不多且都只是為了要補充當時資訊、交代劇情為主,像是小羽要跟小男朋友分手,但這段因為小羽不願意而沒有拍攝,所以導演才會補充說明原由。
    在音樂的部分,使用的也不會太多,在適當的時候帶領觀眾。像是在剛開始介紹小羽的故事前,使用的是非常活潑、熱情的音樂來帶出第一個性異議小王子的故事,之後像是Morgan跟朋友接受訪問及他們互動過程中皆是運用比較輕快的音樂來引導觀眾,其實他們跟我們沒什麽不一樣,他們也活得很精采快樂。那在需要鋪陳同志身旁家人與朋友的支持時,則使用了比較平緩、優雅的音樂來加深及引導觀眾的情緒。
    除了音樂,紀錄片中音樂還有現場背景聲音的部分。像是KTV唱歌、舞台表演現場跟酒吧時的背景聲音等等。
七、後製與特效
    在後製部分,主要是除了訪談的字幕之外,還有導演自己在紀錄片中補充的說明,像是Morgan去頂樓抽煙、老師們婉拒拍攝的理由、小丙考聯考等段落的字卡,在這也展現出導演幽默及創作的天分。而在特效部分不多,只有丙爸在KTV唱歌時,歌詞的特效以及頭冒問號的特效。

私角落
一、主題
在「Corner’s」的這個Gay bar即將關閉的前兩個月,導演在老闆的提議之下,開始了這個紀錄片。導演以這家同志酒吧來呈現同性戀者所遇到的內心與困境,導演以「愛情」的方式來呈現整個紀錄片,片中它呈現了同志愛情的美好,洋溢著瑰麗而熱情,但這美好,卻隱抑於傳統社會的一方角落,以一種私密之境呈現。
二、觀點
因為本身導演也是同性戀者,這讓導演更能以以圈內人看圈內人的寬容角度,將這群同志朋友們在大社會的角落中所面對的種種給真實呈現出來,也闡述在社會所遭遇到的種種歧視及困難,而導演一方面訴說著負面的情緒及想法,一方面也希望同性戀族群能夠正視自己,追求自身的「愛」。
三、結構
紀錄片沒有一個完整的敘事結構,比較像是老師課堂中提到詩意的表達及呈現方式,在此片中更令人覺得詩意的部分也是因為片中是以陌生語言:法文來發音,更顯得有一股神祕、幽然的感覺,雖說沒有一個完整的結構來講述,但是導演以詩意的方式也更好的方式直接地表達、傳達所想要給 觀眾的理念。
四、攝影與剪接
攝影主要以遠景跟全景為主,意在帶出空曠及詩意的場景讓觀眾能體會到導演想傳達的意念。剪接使用了很多聲音畫面不同步的技術,像是在做人物的採訪時候,先是聽到人物的聲音而後才出現人物畫面,這樣做可以先以聲音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五、旁白與配樂
不同於其他台灣紀錄片,紀錄片是以法文來做詮釋,雖然不知道為何選擇法文這個語言,但法文在大家心中總是給人詩意、浪漫的意象,或許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另外則是或許用台灣人不熟悉的語言可以避免掉些露骨、直接的情緒表達,更能夠更好地闡述整個故事。旁白則像是導演寫給自己另一半的告白,以獨白式的手法開始整個紀錄片,講到這間酒吧的故事及同志戀族群在這個社會的艱難處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