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期中小論文:《羅傑與我》、《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

                           行銷二 602546007  李宜錡

    在課堂上第一次看到Michael MooreRoger and Me,便喜歡上這位導演的風格,不同於其他紀錄片相對來說較為嚴肅、嚴謹,Michael Moore在紀錄片中善用了很具個人風格的諷刺手法,幽默地引導觀影者能從笑中之餘體會及認知到他所要揭陋的醜陋事實及世界。本篇將著重於分析及探討Michael Moore1989年所上映的Roger and Me2009Capitalism: A Love Story兩部紀錄片皆在探討資本主義的盛行對於美國這個國家、居民、工人階層所帶來的經濟及政治的長遠甚至說是負面的影響
第一人稱及口白敘述
    Roger and Me and Capitalism: A Love Story中,導演皆是以第一人稱及口白的方式進行拍攝,這種方法更令導演在執導的紀錄片中更具合法性,有鑑於他本身就是Roger and MeFlint小鎮的當地人。在這個部分,這種敘述手法更能讓觀眾感受到此紀錄片當中的場景、人物及事件是多麼地真實出現在生活中,而導演在紀錄片中的口白也非常地具有個人特色:幽默帶點諷刺,一路帶著觀眾了解認識他所要講的故事。
Capitalism: A Love Story中,導演也是以第一人稱執導這部紀錄片,以本人方式去開始講述0809年的金融風暴,跟上一部Roger and Me一樣,導演自己除了口白之外也很常出現在鏡頭前,記錄他在各種場面中,設法得到他所要的資料及資訊,在紀錄片中忠實地呈現,導演他就是那個不顧一切想要改變現行體制的主角。

紀錄片的配樂
    在兩部紀錄片中都有使用配樂的地方,但兩部片在使用音樂的程度上不同。在Roger and Me中,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導演主要是使用一首海灘男孩流行音樂,看似當下讓整部片似乎走向比較活潑的路線,但其實在整部片中,流行音樂跟片中呈現的悲慘的真實儼然形成強烈的對比。
而在Capitalism: A Love Story中,導演運用了較多不同的音樂類型來幫助鋪陳整個故事情節的氣氛,像是在比較輕鬆的部分音樂傾向比較活潑、流行,像是紀錄片剛開始就出現流行音樂,大罵資本主義的歌詞,令人一開始就強烈感受到導演的立場。而在大部分揭露大公司集團的惡行惡狀,對比到藍領階級的辛勞卻無助的時候,導演大量使用古典樂中比較磅礡的片段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都是非常適合的配合。

資料片的運用
    在導演幽默詼諧的個性下,在兩部紀錄片中都可以看得出來導演的小巧思;在片段中穿插許多資料片類型,像是廣告、電影、新聞等等的設計,讓觀眾在觀看紀錄片時不禁莞爾。在Roger and Me中大多使用新聞報導的方式來穿插。
而在Capitalism: A Love Story中元素又更多了一些。從一開始的紀錄片開場,就使用了電影的開場白來詼諧警告觀眾,「以下內容非常寫實,如果無法承受就不要看下去了吧!」,到其他的像是剛開始,貓咪沖馬桶、搶劫的片段到開始要進入主題的「古羅馬生活」影射到現今美國的經濟系統跟政治體制,到後面開始論及到宗教,耶穌是否是個資本主義家時,有點套用現在的用語,「惡搞」到耶穌復活記的電影片段來諷刺資本主義的邪惡,皆可發現在Capitalism: A Love Story中,資料片的運用來說是非常地多且重要的。

訪談及現場直擊之橋段設計
    在兩部紀錄片中,訪談跟現場直擊的份量可說是佔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在Roger and Me中有許多訪談、現場直擊的有趣橋段串聯剪接,在訪談部分,除了訪問代表導演立場正方的許多藍領階級之外,導演也有訪問代表公司財團立場的員工,在最後結束時更是調侃這位員工,儘管他幫公司講再多話,最終他的辦公司也被公司撤收掉;在現場直擊部分,在整部紀錄片中穿插許多有趣的片段,像是導演從開始到最後都不放棄的「找尋Roger旅程」到能真實呈現當地小鎮所遇到的困境狀況像是「警察驅逐房客」、「Flint觀光計畫」等等。
Capitalism: A Love Story中,除了訪談受金融風暴影響的美國居民,導演也訪問了自己的爸爸、被法官與企業勾結下青少年罪犯、各種被影響的行業、華爾街從事金融業的人員,甚至到國會議員,尋求對資本主義的見解以及被影響下的生活情況。在現場直擊部分,警察驅逐居民、公司倒閉卻不支付資遣費及薪水的工廠、兩三間開始民主、共同經營非常成功的工廠,到後面工人靜坐罷工對抗資本財團成功的橋段,到最後結束前,導演自身出現在財政部及各大銀行間,幽默地拉起犯罪線,說要逮捕這些犯罪者,並向觀眾喊話:趕快加入我的行列。

小結
    在這兩部片中可以看出整體來說,導演Michael Moore的風格不變,依然以幽默詼諧帶著辛辣諷刺的角度來看資本主義;但隨著時間推移,可以發現導演在近期內使用的元素相較來說更多、次數、數量也越多,也更加地熟念。

心得分享
    本身身為管院學生,這次選擇分析這兩部都是非常企業、經濟相關,在這學期也有在所上修習「人文領導與企業倫理」,對於這個樣的議題來說十分感興趣,在看完紀錄片跟上完課的反思,讓我不禁去想我們被教導的「資本主義」是否真的像推崇的人所說的,百益而無一害。
    企業是否應該要追求利潤極大化?而在追求利潤極大化的條件下又有什麼重要的核心價值在這個時候一點一滴地被摧毀呢?在片中我看到很多被用金錢、資本主義所造成的傷害,也相信當資本主義被濫用之後所造成的影響;當世界被那1%的人所掌握住的時候,民主政治是唯一的活路,一人一票,團結起來的力量絕對大過於財團,而人民應該要有這樣的知覺,去面對這樣的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