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336902 李杰伟
一、历史的悲哀
影片的一开始就对于整个历史的背景做了介绍,也道出了这些劳作的人他们来自哪里——在台湾的国军,包括1949年从大陆来的国军。影片中解释这些人是在退役后不容易找到一般的工作,所以在1954年起安排这些人从事建设水坝,开垦土地的任务。但是查阅资料不难发现当年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决定要反攻大陆,他们非常不信任国民党带来的外省老兵,所以重新建立征兵制,强迫老兵退伍。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历史背景,影片就显得相当有力量,影片虽然是在讲刘必稼,但是却
是基于背后的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故事,因此也不会显得过于简单,相反却能看出历史的厚重感。不难发现,刘必稼正是这样的大坏境下小人物的悲哀故事,在台湾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生存状态,主人公像是一个庄稼,被拔了根,远离故土,成为了历史的不必然选择。
二、主角的故事
一部直接以人物名字命名的短篇纪录片,不看之初就能想到是在记录这个叫做刘必稼的人所发生的故事,但是影片并没有直接在镜头里紧紧围绕刘必稼这个人物,反而在前半部分的影片中更多拍摄了在花莲开垦地的场景,很多处是整个开垦队伍的剪影和整个队伍的劳作场面,并没有很多关于刘必稼的人物特写,反而是在刘必稼自白式的话中呈现了开垦的场景。不过在刘必稼自白式的话中,也对于人物的来处和日常作息做了交代。在朴实的话语中,能看到包括刘必稼在内的大部分人的劳作场景。他们远离家乡,没有亲人,一心投入到开垦的工作中,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想家。刘必稼每个月的一天上午都要乘车到花莲去存钱,存钱的目的也是想早一点回到大陆。由此可见,在刘必稼的内心中他并没有把台湾作为内心家乡的认可,他只是在这里辛勤的劳动以求能够早日回家。乘火车的时候镜头推到刘必稼的脸上,写满了无奈与忧伤,一个老实的人物想家却很难回去。火车到站的镜头中出现各种以广东、大上海、北平这些大陆城市命名的商店更具讽刺意义,回不去的地方却呈现在眼前更是看起来悲伤。刘必稼这三个字好像也是有寓意的,必须要有庄稼,或许,刘必稼他所期望的就是在家乡有这么几亩地劳作就足以,这里太遥远不是故乡,所以只能更加辛苦的工作以期望早日回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