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104學年度期末影評 - 《鄭南榕》


電傳碩二 陳淑敏


「我叫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1987年,台灣尚未解嚴的年代,鄭南榕在一次公開演說的場合,大膽說出這樣一句話。也成為後代台獨人士廣為流傳、紛紛轉引的一句話。鄭南榕是台灣史上爭取言論自由、推廣台獨思想的一位重要人物,然而對我這輩七年級生來說,鄭南榕是未曾出現在台灣歷史課本上的人物,而在近幾年台灣蓬勃的社會運動之中,鄭南榕又是最被許多社運人士、學生成員喚起的精神象徵。

本片由鄭南榕基金會監製,蔡崇隆導演製作,又名《自由時代-鄭南榕1947-1989與他的時代》。全片蒐集訪談了大量的人物,導演訪談了當年鄭南榕的雜誌社自由時代的員工、鄭南榕的遺孀葉菊蘭女士、鄭南榕的女兒鄭竹梅,以及曾與鄭南榕推動各式社會運動的夥伴,
從鄭南榕生前的摯親好友口中拼湊出鄭南榕的各個人生時期:如何在政治緊張的戒嚴年代推動自由時代雜誌,捍衛新聞人不容妥協的言論自由立場;如何在雜誌社自囚七十天,直到警察攻堅自焚於總編輯室。
本片花了很大的篇幅講述鄭南榕推動自由時代雜誌的過程,除了訪談雜誌社前員工之外,更巧妙搭配大量的自由時代雜誌封面、平面報導,穿插在訪談之中。一名前記者陳玉華曾因寫了一篇揭露報導,遭到企業恐嚇,當時鄭南榕鼓勵他不要怕,當記者就是要勇於揭露真相,能寫新聞寫到被恐嚇代表實踐了記者的使命。資料畫面更補上當年陳玉華所撰寫的平面新聞報導。另一名員工提到,為了避免雜誌被警備總部查禁停刊,自由時代曾經換上不同的期刊名稱:自由時代、先鋒時代、開拓時代、發展時代、民主時代….,巧妙避掉被停刊的命運。而此時畫面隨即翻拍一系列不同名稱的時代周刊,搭配鏗鏘有力的背景音樂,讓觀眾更能進入那個戒嚴年代,鄭南榕孜孜不倦,堅持出版的堅韌新聞人使命。大量的雜誌翻拍畫面與時代周刊前員工的口述影像,剪輯搭配的相當完整。
另外此片也剪輯進大量的歷史影像畫面,重現「五一九綠色行動」、「二二八和平四十週年」、警方攻堅雜誌社、鄭南榕告別式遊行,充分還原當年的街頭影像。且這些影像也都和受訪者的口述資料緊密呼應。
全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講述鄭南榕自囚七十天直到警方攻堅自焚的部份。這整個片段並非由單一人士口述,導演反而採用剪接不同人的口述去拼湊出這一事件。透過葉菊蘭女士、鄭竹梅、鄭南榕的兄弟以及時代雜誌的許多員工憑著各自的記憶,去述說拼湊出這整起事件。儘管是透過不同人的口述,中間穿插當年的新聞畫面,整個畫面的節奏也捕捉的相當簡潔、明快順暢,能夠迅速進入事件的時空背景,一點也不違和。
雖然本片是富有個人式傳記色彩的紀錄片,但全片的情感也拿捏的恰到好處,不會過於浮濫。葉菊蘭以及鄭竹梅在鏡頭前的訪談,大多數為鎮定、平靜的述說過去,情感相當內斂而飽和,也可見到導演訪談的功力,只求平實的還原事實,並未流於純粹悲情的敘事。另外在背景音樂的挑選上,多為澎湃、悲壯的旋律,在一般的紀錄片中不太常見,或許是為呼應鄭南榕的英雄式色彩。全片情感最激烈的畫面,出現在鄭南榕的告別式上,舊的遊行影像資料可見當時的遊行相當盛大,幾乎是以國殤的形式辦理鄭南榕的後事,當群眾遊行到總統府凱道,又出現另一起自焚,詹益樺先生在總統府前拒馬自焚,眾人跪地呼喊,塑造相當悲壯的氣氛。可在此畫面之後,隨後又補上鄭南榕友人的訪談去平衡情緒。鄭南榕友人質疑:社會運動不必要把鄭南榕過度的神化,應回頭去想社會運動的目的是什麼?社會不是用來對一個英雄可歌可泣,社會運動不就是要讓百姓過一個正常、有人性的生活嗎?
關於鄭南榕有另外一部《焚-鄭南榕殉道二十周年紀錄片》,在此片中沒有做直接訪談,多為引用舊的資料畫面,呈現的畫面與音樂則較流於悲情敘事,與本片可做截然不同的對照。
可見本片導演在處理像這樣人物傳記的紀錄片時,除了傳達主角的功績之外,也不忘點醒觀眾,不將主角過度英雄化。讓眾人對於鄭南榕的評價不流於單一的神話、過度歌頌,而是更加平實的捕捉不同的視角,盡可能貼近真實地還原鄭南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